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熢火之下 > 第1721章 作死到家

第1721章 作死到家(1/2)

    一个多月前,东面大海上刮来的一场台风,给中原腹地带来一场暴雨,可惜持续的时间并没多长。

    大山与平原土地吸饱水分,不愿意将水分轻易交出去。

    以致于运河水位回落不少。

    大运河在东古镇这一段,当地人总是喜欢称之为卫河。

    河水缓缓流到东古镇渡口,几乎看不到有流淌的感觉,更像一片湖面。

    河面并不宽,八十余米。

    风平浪静的河面在朝阳下波光粼粼。

    偶有飞鸟掠过河面。

    十里八乡都有人在宣传运河水里有细菌,接触后会死人,以致于没有多少人愿意靠近运河。

    运河两岸土地肥沃,侥幸活命下来的乡亲,在八路军抗日政府工作队组织下冬种。

    前些日子播种下的小麦早已发芽,嫩黄的麦苗坚强迎风摇曳,给荒芜的平原增添了些许生机。

    距离东古渡口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炮楼。

    炮楼四周有伪军正在列队行操。

    从炮楼射击孔飘出来的炊烟,因为无风而没有扩散,慢慢将炮楼笼罩。

    不时有人咳嗽骂骂咧咧的声音传来。

    顺着河堤延伸到河面的斜坡即是码头。

    一条大木船正停靠在简陋的斜坡码头边。

    天刚亮就来渡口的渡船梢公,此时坐在河堤上小心翼翼地往烟锅里填烟丝。

    一切,似乎与往常般没有什么不同。

    抽完一袋旱烟,狠吸了一口带水腥味儿的空气。

    期盼地看向运河两岸,除了远处田间地头有忙碌的人影外,土公路上没有一个行商挑夫...

    不知道等待了多长时间,终于看到东边远处地平线终于有模糊身影出现。

    带着希望的眼神,看着模糊的身影慢慢变得清晰...

    终于看清过来的是一群伪军后,梢公很想下河堤将将渡船划走...

    这些伪军跟土匪一样可恶,坐船从不给钱...

    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炮楼...

    思来想去,却没有那样做,如果现在走了,以后再没有在渡口寻活计的机会。

    ...

    伪军队伍距离渡口越来越近。

    打头的尖兵身后背着桃木剑,显然,这位在当伪军前应该是修道之士...

    与道士并行的那位,灰头土脸脏得似乎八百年没有洗过。

    路过炮楼时还对炮楼里骂骂咧咧大声嚷嚷。

    两人停在炮楼外,似乎在抱怨着什么。

    没多时,脸八百年没洗过那位带着一群人走进炮楼。

    然后,炮楼里的伪军列队离开往东而去。

    没过多久,东边又是一群戴着大檐帽伪军出现。

    领头的那位伪军长官细眉细眼背着步枪,肩头斜挎着盒子炮,屎黄色的军装笔挺。

    伪军长官站在炮楼口,跟换防来的那位嘀咕了一会儿,然后掏出块怀表看了看时间,随即眉头紧皱。

    鲁西的鬼子增援东亚同盟军,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

    在东古镇附近阻击鬼子,很可能给分区的藏粮重镇带来灭顶之灾。

    分区要求把伏击鬼子的位置选择在运河西岸,而且不能在河东岸作布置。

    九营重伤员全部藏进东古镇,安全不会有太大问题。

    为了不引人注意,分区没有安排更多的渡船帮助九营过运河。

    很快,细眉狭眼的伪军长官带着人来到渡口,道士伪军开始招呼伪军们上渡船。

    破天荒,伪军们并没有欺侮他,还扔给了他一块大洋...

    来回了几次之后,梢公忽然留意到,再次登船的伪军队伍中...有个丫头片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也许是哪个当官儿的家里的孩子要过河走亲。

    ...

    追击九营的鬼子伪军昨天从东古镇渡口过运河。

    时隔一天,被追击的九营在中午时分又渡过运河。

    在梢公看不到的西河堤外,过河的伪军们开始以高出运河河面的西岸河堤为天然掩体构筑阵地。

    得益于对河岸的炮楼有电话。

    不断有消息传到八十米开外的运河西岸。

    分区最新敌情通报:半个小时前,鬼子的先头部队二十多辆汽车,距离东古镇五十里。

    胡义在地图上不断标注,按汽车的速度推算,敌人先头部队此时应该已接近到东古镇。

    鬼子来太快,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在运河西岸构筑成形的阵地。

    好在运河边的土地疏松,并不像山里那么硬,阵地虽然没能完全成型,但是交通壕、防炮洞已快速成型。

    “要不是因为东古镇,完全可以在河对岸的渡口处埋上十个八大号地雷,炸死那些王八蛋...”举着望远镜的小丫头愤愤不平。

    不远处的炮楼里,唐大狗瞪着大眼,偶尔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