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婚,封赏群臣,并下旨休沐半月。
他这个皇帝当得太累了,自从登基以来,一直忙于政务,从未好好休息过。
贞皇贵妃的离世,也让上官霖心情不佳,无心处理政事。
虽说两国为敌,但上官霖对淳于薇的感情不是假的,只能说天意弄人。
走在金陵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门前的红布以及大红灯笼还没褪下。
皇城之中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近几月来,皇城金陵中的商业变革非常大。
先是四个富商被杀,后来有万三千横空出世,一人掌控金陵七成商业。
不仅如此,他和朝廷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没有人能估算他的身家了。
而万三千,也成为了人人口中的金陵第一首富。
不知何时,万三千名下的书局里,出现了一种新式纸张,名叫王侯纸。
这种纸张就是用造纸术造出来的新纸。
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取的,更不是平民百姓能取的,而是上官霖亲自命名的。
上官霖取这个名字的深意,就是激励百姓发奋学习。
16只要学有所成,拜王封侯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王侯纸张洁白如雪,虽薄却很坚韧,触墨不散,遇水难化,品质比以往的旧纸要高出数倍。
原以为这样的纸张,价格一定会非常昂贵。
但现实却出人意料。
纸张的价格不仅不贵,反而比旧纸还要便宜两成的价格。
故而这种纸张一出世,就受到了书生和百姓的喜爱。
一时之间,王侯纸被疯抢。
金陵城中各大书局,生意尽数萧条。
万三千的书局中,不仅有王侯纸,还有用王侯纸编撰的各种书籍,数量之多简直难以想象,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
以前穷苦人家想要读书,根本买不起书,但现在,他们都买得起了。
朝廷也早就发下诏谕,声称王侯纸乃是朝廷打造,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能读书。
王侯纸和王侯书的生意先从金陵开始,然后朝四周城池州府发散。
短短数月,已经遍及天启六成地域。
工部还在日夜赶工,印制王侯纸和王侯书。
只要时间足够,这两样东西就能覆盖整个天启。
也正因如此,上官霖不仅赚得了大量的金银,还顺便收取了一波民心。
新皇登基,不仅屡开恩科,还创造如此神奇之物,让天下百姓都能读书习字。
一时之间,百姓对上官霖感恩戴德。
天启各州府县,还有百姓自发筹钱,为上官霖立碑称颂。
走进一家书局,名为泊远书局。
书局分三层。
一楼卖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一些启蒙开悟书籍。
一眼看去,有不少白生在挑选所需之物,还有一些民籍之人,挑选启蒙开悟书籍,想来是给家中幼儿准备的。
以前很少有民籍百姓进书局买东西,但现在不同了,这类事情已经稀松平常。
二楼是卖书的,在这一层卖的都是成书。
有各家学说经典、还有一些名家的笔记,以及四书五经,名书精义、通解要领等等等等。
来这一层的,大多是一些有功名在身的书生。
当然他们的功名不会太高,最多也只是一个秀才,偶尔有举人,大多都是童生。
在这一层还有一些学生的字画放在这里寄卖,用以补贴家用。
上官霖没有停留,直接走到第三层。
第三层售卖的东西可就完全不同了。
放在这里的都是古籍,名画,以及一些书画大家的作品。
最便宜的,也要白银几十两,足有三口之家数年之用。
最贵的镇店之宝,那可就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了,是非卖品。
万三千做生意很有手段,弄了一幅四百年前西渚国的书画大师,莲生的真迹《品莲》,放在三楼当镇店之宝。
上官霖也算有几分眼力,也是爱画爱字之人,看到这副《品莲》,也被吸引了目光。
画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莲生被誉为前代画圣,他的这副《品莲》乃是其巅峰之作,价值不可估量。“公子可喜欢这副画?”
“若是喜欢,在下愿送给公子。”
万三千从后面走来,站在上官霖身后说道。上官霖淡淡一笑,“如此珍宝,你舍得?”
万三千摇头一笑,“在下生平只爱钱,对书画一道,只是堪堪入门,说不上多喜欢。”“宝物有灵,自寻明主。”
“今日这幅画被公子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