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织明 > 第四百八十二章:天字一号大粉丝

第四百八十二章:天字一号大粉丝(1/2)

    张诚自然知道崇祯皇帝的关注点在哪里,所以关于河南地方上的事儿,他可是事无巨细,坚持三日一小报,五日一大报的基本原则。

    前天收复了哪一座县城,昨天招抚了多少的流散百姓,今天又在何处与流贼激战,斩首几级,杀伤贼兵多少人马。

    当然了,这里面并非是一点水份也没有,不过张诚的高明就恰恰在这里,他奏报给崇祯皇帝的信息里往往大半都是真的,只有一小半掺了些许水分。

    就比如,今天收复了三座州县,他会只报一个给崇祯皇帝,留两个待以后再报。

    毕竟,好消息是不会天天都有的,所以他在进度快的时候,就要留下一些消息攒着,这样既可以避免让崇祯皇帝误以为前线很轻松,又可以经常报喜讯,不至于无事可报而冷落了皇上。

    再者,就像是与贼军遭遇战这样的消息,大部分其实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像这样简单与贼兵遭遇战的军报,只要有贼兵首级就可报功,至于战场厮杀的细节,京中的官大人们才不会关心呢?

    不过,朝中的大臣们不关心战场上的细节,并不等于别的人也不关心——比如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本人,他就对战场上厮杀的细节特别关切。

    当然,崇祯皇帝的这个爱好,可是永宁伯张诚一点点给惯起来的嘞!

    自从率军进入河南之后,永宁伯张诚就开始发挥他写小作文的本事,隔三岔五就会向崇祯皇帝汇报一下自己这边的进展情况。

    初时,他还有些许放不开,小作文写得还比较诚恳和规整,可当他发现崇祯皇帝竟然给他专门下了一道密旨……

    在这道密旨里,崇祯皇帝对他入豫后的表现大加赞赏,更是重点夸奖他汇报及时,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彻底开动了他的发散性思维,在小作文里逐渐掺入了许多行军过程中的琐碎小事,甚至还有许多他刻意编造的内容。

    比如行军中遭遇贼军探马,就要全军停止前进,直到摸清了情况后,才能再次进兵。

    以及在驻营的时候,大军要进行各种布置,甚至为了预防贼军突袭,不厌其烦地在每一次驻营时,都要做好防护,甚至专门布置一支人马守夜。

    更是在汇报中掺入了许多战士们的情绪变化,比方说有的战士会想家,而解决办法就是让那些收到报喜家书的战士,当众宣读自己的家书,以此来激励其他战士奋勇杀贼,好早日回乡与家人团聚。

    等到勇毅军进兵新城,开始与贼军对峙时起,更是一日一封密奏,就算没有内容了,也会编造一些探马遭遇战,用以哄崇祯皇帝开心。

    永宁伯张诚甚至会将这场遭遇战的具体过程和细节,都事无巨细地描述出来,仿佛一段精彩的评书话本一般。

    直教崇祯皇帝看得欲罢不能,有时候甚至会连着看三遍五遍,简直是爱不释手,恨不得亲临其境,体验一把阵前杀敌的痛快。

    而当永宁伯向他汇报一些危险来临的内容时,崇祯皇帝更是夜不能寐,时刻担忧着永宁伯大军的安危,甚至因此而做了许多噩梦。

    至此,张诚的愿望便算是彻底达成了。

    崇祯皇帝终于成为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粉丝,甚至是天字一号大粉丝!

    也正是永宁伯如此频繁的奏报,虽说有些内容显得琐碎了些,可在崇祯皇帝看来,这样却更显得永宁伯对自己的忠诚,已经到了没有一点隐藏的地步。

    而且张诚还会在奏报中给崇祯皇帝埋坑……

    他经常性地在奏报中,就一些琐碎小事请示崇祯皇帝的态度,每当崇祯皇帝有意见传达过来后,张诚都会在几日后回报,已按皇上的旨意处置,效果很理想。

    而在实际上,他甚至都没有按崇祯皇帝的意思办,更有甚者连他请示皇上处置意见的那个事儿,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张诚的这番所作所为,既满足了崇祯皇帝的好奇心,更满足了崇祯皇帝的指挥欲,给崇祯皇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现在的崇祯皇帝,简直已经将永宁伯张诚视为知己,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了!

    而今,眼看着河南的形势一片大好,张诚更是一日一报起来,将勇毅军进兵的方向,收复了哪处州县,都一一汇报给了崇祯皇帝。

    有的时候实在没有东西可写,便会在小作文里写一些地方招抚逃散百姓的事儿,比如百姓们对皇上放赈的感激等等。

    而对于军屯的事儿,自然更是永宁伯向皇上汇报的重中之重。

    比如,河南、尤其是开封府境内,那些富户只知自己逃难,完全不管百姓死活,更为可气的还是宁可田地撂荒,也不愿低价租给百姓耕种。

    可军屯就不一样了,招抚回来的逃散百姓要有地可种,才会在地方上安定下来,那些被闯逆裹挟的饥民,更是如此。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田地如果撂荒了,那还不如给百姓们耕种,至少可以将人绑在田地上,不至于使其成为逆贼的兵源。

    这样看来,那些地主富户宁可田地撂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