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虽然这个选择有些艰难,虽然看上去有些愚蠢,但是,当做出这个选择后,他反而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
“传令,军中所有骑兵,一炷香后,在西城门集合.”
在做出选择后,他立刻.
下达了骑兵集合的命令.
营州城到阴山,相隔了一千多里,如此漫长的路程.
此番,千里奔袭,是为了驰援李绩李承乾部,兵贵神速,自然不能带步兵了.
此次他奔赴辽东,新军中的骑兵,只有一万余,在歼灭了高句丽主力后,在战场上获得了上万的战马,之后又在这营州城得到了数千战马.
唐军骑兵的配置,往往都是一人两马.
千里奔袭,对于..战马的消耗巨大,若只是单人单马,战马肯定坚持不住,定然会累死在半路上,这一人双马,是必须的.
好在,唐人尚武,新军中很多军士都善于马术,这些年轻人,地上是步兵,上了马便能直接成为骑兵,不需要再专门去训练,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三万多匹战马,很快,便拉起了一支一万六千人的骑兵队伍.
9给两个副将咐一番后,唐峰带着这一万六千骑兵,十日的口粮,向着北方草原而去.
操控着战马,奔驰在这阔野之间,唐峰的目光,一直看着远方的地平线.
说来也好笑,从他来到这大唐后,一直都在星夜兼程的路上.
从第一次率领三千骑兵,奇袭阴山王庭,再到第二次率领两万骑兵,奔袭襄城,又千里驰援德阳,再到第三次率领十万大军在风雪中驰援大同,然后又是第四次率领七万骑兵,绕走大同荡平阴山王庭.
若是再算上此次率军急驰辽东,如此算算,前前后后,这样的千里奔袭,这应该已经是第六次了吧.
这是,这次跟以往的任何一次又有不同.
这次,他不是去杀敌,而是单纯为了救人.
此时此刻,他只盼着,自己猜测错了,李承乾并没有急功冒进,也希望李绩能够稳住李承乾,更希望,大唐的士兵们,能够创造一个草原上的奇迹.
若是在辽东之战尘埃落定之前,他是希望李承乾和李绩能够迅速结束草原之战,驰援辽东的,但是,现在他反而盼着,李绩和李承乾行动迟钝,现在还在往漠北走的路上呢.
但是,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微乎只一日的时间,唐峰带着一万六千骑兵便进入了草茫茫草原,看不到尽头.
当唐峰带着一万六千骑在草原上的时候,在那阴山北边,那属于漠北的草原上.
两支军队撞在了一起.
大唐的骑兵,跟薛延陀部的骑兵交织在一起,厮杀声,响彻天地.
鲜血,染红了草地.
六万全副武装的大唐铁骑,此时,面对的,却是八万的草原骑兵.
原本情报中的数万薛延陀部骑兵,鬼使神差的,竟然增加到了八万.
八万打六万,有心算无心,战场的局势,从一开始起,就开始向着某一方倾斜了.
此时,唐军的中央军阵内,一身明光铠的李承乾,脸色煞白,那双眸子中,带着一片的惊慌,看着那厮杀中的双方骑兵.
而在李承乾的身边,是同样脸色阴沉的李绩.
最初的时候,李绩虽然劝说了李承乾,但之所以没有再去劝说,也是因为情报中提到过,薛延陀部不过数万骑兵南下,而他们本部骑兵便有六万,且都是大唐最精锐的骑兵.
哪怕出现什么变故,双方在草原上正面撞到了一处,有这六万最精锐的大唐铁骑,也足以应对一切变数和麻烦.
但是,
他如何也想不到,原本只有四万左右的:薛延陀部骑兵,竟然诡异的增加到了八万,比情报中足足多了四万.
薛延陀部,虽然是漠北草原上的大部落,但因为漠北荒凉,族内人口有限,且可以调动的骑兵不过七万左右:,哪怕薛延陀想要阴山,也断然不敢将族内所有骑兵都抽调出来南下.
薛延陀部调动四万骑兵,这已经是极限了.
那么,多出来的四万骑兵,又是从何而来呢.
看看如今的草原,有能力一次抽调四万骑兵远距离作战的部落,应该也只有......只有西突厥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绩心头一震,一股强烈的危机感袭来.
这是,这是一场阴谋,针对大唐骑兵主力的阴谋.
原来薛延陀部南下,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这四万薛延陀部骑兵,也不过就是...一个诱饵,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突厥竟然跟薛延陀部秘密取得了联系,且形成了一个联盟.
当这两方联合在一起后,在阴山北部布下了陷阱,只等着大唐的骑兵主力一头扎进来.
可笑的是,在这之前,大唐方面,却浑然不知.
而太子更是急功冒进,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