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在等,李靖等人同样也在等.
他们在等待,北方的情报.
目前,谁也不敢肯定,漠北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虽然看到李绩的那封信后,他们都觉得北方要有大变故,但是,也只是推测.
或许,情况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么糟糕.
也或许,李承乾和李绩,能够打败薛延陀部,稳定住北方草原的局势呢.
在北方的情报没有传回来之前,谁也不敢轻易下决断.
长安,还是一片的歌舞升平.
世家的子弟们,还在:马场和胡月楼等地方挥洒青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土豆的推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整个大唐国内,一切都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谁也不知道,大唐的北方,正在发生的那变故.
定北侯府......哦,不对,现在已经是唐国公府了.
唐国公府内,长孙明兰在翻看了这个月国共府各处产业的账目后,伸了个懒腰.
那双美目,透过窗户,望向外面.
之后,思绪飘飞出去.
自家夫君,这个时候,应该率领大军抵达了辽东吧.
不知道,那边的战事是否已经打响.
虽然知道自己丈夫武力超群,身边又有一群厉害的护卫,但她还是不受控制的,心里头为丈夫担忧.
十数万人的战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是局势出现变故,哪怕你有超凡的武力,深陷重围,也很难脱身.
不过,她相信,自己丈夫是绝对不会打败仗的,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输这个字.
许久的时间,她将目光收回来,再次翻看去面前的账目.
上个月的账目上,收入比上个月又多了不少.
如软纸,茶叶,玻璃,毛皮和草药,这几种最赚钱的产业,随着各地分店的开设,以及作坊的产量增加,销售额在不断攀高.
照着这个势头来看,这个月,各处产业分润后的利润,分到自家手中的那部分,怕是又要破记录了.
两万贯,这只是打底,保不齐,会朝着三万贯去.
一个月三万贯的纯收益,这已经抵得上一个世家几年的收入了.
只是,登州那边的开支很大,每一个月,都要往那边砸起码............两万贯以上的钱物.
若非如此的话,只自家府库内的钱,怕早就过了十万贯.
虽然她不是太清楚,登州那边的她相信自家夫君的眼光,想来,夫君在那边的布局,,会对自家有巨大的好处.
隐隐之间,她有种错觉,夫局登州,布局,海上,有种:在为全家找退路的味道.
想到这些,她倒是............忍不住微微一笑.
这世间的人,总是只看眼前.
大多数人得势的时候,很少会考虑未来的事情.
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自己是否有一日会登高而年长者尚且如此,少年得意,自然更不会去考虑自己会有败落的那一日.
但自家夫君呢,如今位极人臣,在这大唐,炙手可热,但却在谋划着未来,谋划着退路了.
有时候想想看,自家夫君不像是是个不过二十岁20的年轻人,更像是个五六十506,506岁的老头子.
当然了,这对于自家来说,是好事.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里
面,皇权的更迭,总是会带着一片的血雨腥风,有辉煌的家族陨落,也新的家族崛起.
谁又敢说,在新朝,自家还能如现在这般辉煌呢.
“夫人.”
唐贵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月往登州那边送的钱物,都送走了吗”
长孙明兰抬起头来,看着唐贵询问道.
“今早便送出去了,有府内家将押送,走的还是原来的路子,中途各处也有咱们的人,定然不会出岔子.”
唐贵应道.
自郭黠去了登州,在那边建造船厂后,从长安到登州这一条线上,便出现了许多唐国公府的特设情报点.
而这些情报点,覆盖了整个黄河一线,且各处都有高手驻守.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不可能瞒过这强大的情报网.
“小心为上,刚才,我听到大明宫那边,钟鼓声响起,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长孙明兰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
“老奴已经让人去打听了.”
唐贵应道.
正说话的时候,院子外面,匆匆的脚步声传来.
“夫人,好消息,大好消息,辽东大捷,公爷又打了大胜仗,全歼了十万高句丽大军,还斩了高句丽主帅.”
府内管事一边跑着,一边喊道.
听到管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