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再不让我死,我就真无敌了 > 第三百零三章:还有这样的好事呢

第三百零三章:还有这样的好事呢(2/3)

他看来,简直就是世间的真理。

    这个世界,本来就该是老人说了算。

    因为老人有经验,有经历,年轻人有什么?好好学着便是。

    不等到我们彻底老去,年轻人凭什么能够上位?

    资历,辈分……这两样东西,一直以来,都被许多人所看重。

    但叶宁所言,却分明是要掀翻这个规矩。

    这让孔礼怎能接受?

    但他很快就发现,叶宁并不是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完全贬低老人,而是在说一个事实。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

    叶宁背着双手,朗朗说道。

    随着他说得越多,身上涌出来的文气就越是浓郁,到了最后,几乎在天空中形成了一片由文气而组成的云彩。

    云彩之中,透出清凉之意,一丝丝文气所化成的雨丝,从天空中落下。

    让众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凉爽。

    但凉爽的只是外表,在他们内心,却是有一团热烈的火焰在燃烧。

    叶宁口中的老年和少年,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他们回顾往昔,发现真是如叶宁所说。

    只是年轻人,真的能活的有叶宁所说的那么豪壮,乐观,朝气蓬勃吗?

    他们内心又是向往,又是迷茫。

    向往的原因自然因为他们是年轻人,当他们引起共鸣的时候,就很希望自己变成叶宁所说的那种年轻人。

    而迷茫的,则是他们并不是这种人。

    他们已经被齐地浓郁的儒学给套上了重重枷锁,活的不自在,不热血,更不轻松。

    “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大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叶宁没有停顿。

    他说完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区别。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讲现如今的这个世界。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很迷茫,他们内心的一层层规矩,正在被剥离。

    说实话,叶宁并不觉得有规矩是一件坏事。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叶宁也不觉得读书是一件坏事。

    不读书,便难开眼界,难有思考。

    但规矩太多,太繁杂,以至于束缚了人性,那便是大错特错了。

    读书也是如此,一个人读书,应当是开智,开眼,看世界,明理,明道,晓本心。

    而绝对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到最后,只会照本宣科,变成了一个四体不勤的书呆子。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还好,他们依旧不缺乏热血。

    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还有齐地这么一个奇葩的地方。

    过于浓厚儒道氛围和过于繁杂的规矩,让齐地的读书人们,被套上了重重枷锁,他们或许能张口说出无数锦绣文章,当他们却暮气沉沉,被阉割了本性。

    在别的地方,读书人眼里的光芒是炽热的,好奇的,有一种当代弄潮儿的感觉。

    而在齐地,读书们却是平和的,保守的,对于新鲜事物,有一种畏之如虎的感觉。

    这显然不对。

    所以叶宁,便道出了这个上辈子的千古名篇。

    虽然两个世界的背景都不同,但是这一篇作品,仍然能够唤醒无数人的意识。

    只是名字却不得不改一下了,叶宁所言的,乃是《少年大周说》。

    其中的许多典故,还有比喻,都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换一换。

    过去的叶宁或许没有这种本事,但现在的他已经成了半圣,文气喷涌,才思敏捷,这点小事,无疑是手到擒来。

    他说着大周的过去,其中掺杂着自己的许多感悟和思考。

    众人细细的听着,越是听,越是有一种震撼之感。

    这是一种思想认知上的不同。

    就比如说,某个国家,每次遇到对外战争,总是习惯割地,赔款,和亲。

    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

    然后突然有一天,跳出来个人,说是要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要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那么这个人的下场,八成不会太好。

    他这番话有错吗?

    没有错!

    但是在那个国家的人看来,完全就是离经叛道了。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

    叶宁所言,其中核心,便是这一股“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