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道浩瀚的历史之中。圣贤的数量一直都是匮乏的。
相比于仙道那一茬又一茬的绝世强者,儒道的成材率,只能说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但这恰恰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儒道修行,修的是心,而不是力量。
一个指望着苦修来获得强大力量的人,根本不应该投身于儒道。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投身于儒道呢?
简单来说。
就是想要为这天下人做点事的人。
儒者修行,从来为的都不是自己。
立身,立德,立言。
上,能安抚黎明,报效君王,开万世之太平。
下,能修身养性,品德高尚,不做亏心事。
这便是儒者。
要求高吗?
其实很高。
君不见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能成大儒者又有几人?
而大儒之中,能够跻身到半圣的人,又能有几个?
更别说半圣更进一步,成为亚圣了。
至于圣人,那更是想都不用想,长久以来,圣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
想要成为圣人,太难太难了。
所以说,在儒者眼中,亚圣其实就已经等同于圣人了。
事实上,历史上有不少亚圣的拥趸,都觉得自己所拥护的亚圣,其才德都已经不亚于圣人了。
圣人仅仅是开创者,所以才为圣人。
并不代表圣人的才德一定超越亚圣。
这个论调,其实是有些大逆不道。
但在儒道之中,却很有市场。
儒道讲究纲常,讲究礼数,却不故步自封。
达者为师,是圣人当年亲口所言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往今来,多少亚圣,耀眼如日月,但是都无法成圣,这让不少人怀疑,或许圣人只能有一个。
所以说,亚圣,其实已经是儒者所能触摸到的天花板了。
而想要出现一个亚圣,到底要有多困难?
只能说太难太难了。
上一个亚圣还是程夫子和王先生。
而他们,已经是数万年前的人物了。
理论上来说,一个时代两个亚圣,那一定是一个儒道无比鼎盛的时代。
可天意弄人,此二人却理念不合,冲突的极为厉害,于是如针尖对麦芒,儒者也因为他们,而划600分到了两个阵营,彼此不甘示弱,儒道不仅没有强盛起来,反而日渐衰弱。
在二者故去之后,已经变得孱弱不堪,甚至江河日下到,险些被仙门给断绝了根本。
但是在这个时代,天下无圣。
一个亚圣若是诞生,那么他的一言一行,便如同口含天宪一般,是这天地之间的真理。
这个人,便是叶宁。
圣院之中的大儒们激动到无以复加,他们面朝着叶宁的圣道虚影方向,躬身拜下,眼中满是崇敬之色。
就像是信徒,看到了神明一般。
“山长他成圣了?”
书山之上,所有精英学子站起,眼里露出惊色。
在圣院,称呼叶宁,要么是大宗师,要么是山长。
只要入圣院的学子,就不可能不提起叶宁。
因为这里到处都是叶宁的痕迹。
叶宁所提的“横渠四句”,已经成为了无数读书人信奉的唯一信条。
此四句,表明了一个儒者此生追求的方向。
叶宁所说的“知行合一”,更是成为了一个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流派。
这个流派,被称之为心学。
年纪轻轻,便能独创一门学问,开创历史之先河,叶宁的惊世才华,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但饶是如此,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叶宁竟然能在这个年纪,就一步迈入到了亚圣之位。
亚圣者,浩气长存,可为儒门至圣先师。
叶宁竟然成了!
“这世间,有成圣可能的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宗师,如今他在惊世危机之前,先行成圣,这或许正是天意!”
有大儒激动万分的说道。
“叶圣会像是拯救九州一样,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世界!”
他们的激动,众人都能够领会到。
这是一个儒者非常容易找到存在感的时代。
在先前的时代,社稷动荡,人心丧乱,九州破碎,儒者不如狗,读书人全部陷入到了迷茫之中,没有方向,无数贤者避世而去,对这世道伤心透顶。
是叶宁,拨乱反正。
他将这个国家打碎了重建,一个新政,颠覆了此界运行了无数年的秩序。
这(bfdh)不仅开创了历史。
更让儒者们有了施展才华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