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宋檀记事 > 1727.宋三成的小心思

1727.宋三成的小心思(1/2)

    张燕平的委屈无人在意,宋三成带着大伙儿进了猪圈,转头就将猪们都赶了出去。

    看得陈溪好心疼:“外面太阳好晒呀……”

    宋三成一脸经验:“我就说猪跟羊不能老在一起散养,给他们都学坏了。”

    猪很聪明的,只不过以前圈养没给他们发挥的机会,如今处于半散养的状态,时不时还让他们在满村巡逻,这么几番来回下来,他们都跟羊学会了。

    前头张旺家在猪圈里铲粪,还差点儿被圆胖的猪头直接拱下去。

    这事儿传出来,大伙儿都提高了警惕。

    再来就是员工老张,他是真的一条腿下去了。

    好在这猪圈跟传统的猪圈又不一样,虽然砌了部份水泥地方便冲洗打扫,但猪粪坑却是扎扎实实的土坑。

    因为每天清理,挖的很浅,时不时还铺稻草,这才没酿出大事来。

    但经此一事,大伙儿就都知道厉害了。

    尤其宋三成,不知怎么的,家里动物对他都不大客气,半点儿没有乔乔和檀檀的待遇。

    他又时常来挖蚯蚓,总有猪在后头猪视眈眈。

    时间一久,他自己也有了警惕心。

    甭管挖几条小蚯蚓吧,先把猪赶出去是正经。

    再说了,他觉得,陈溪这是养猪养久了心里头溺爱!虽然猪从猪圈赶出去了,但外头是绿油油的草地和同样阴凉的地方啊,哪里就直接让猪晒太阳了?

    总之,眼看着这猪粪坑是才清理的,底下是微微潮湿的土,他意气风发向下一指:

    “就这里,直接挖吧!蚯蚓又多又好。”

    发酵的猪粪堆肥力太大,是养不好蚯蚓的,别的地方也有,但土质没有这边松软。

    只有这一处,接了些微猪粪残留,又有潮湿的土壤,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要不是为了这点品质,他直接找村里云云家要几条,岂不是更省事儿?她养殖土壤里,随便一铲都能筛出半筐来。

    城里人却不明觉厉。

    怎么说呢,现在就流行一个粗糙、天然、野生,在老宋家,连挖蚯蚓都要郑重选这样的宝地……

    哎呀!

    大伙儿拿着小铲子,又看看自己提着的钓鱼桶:这桶是不是买小了呀?回头钓的鱼装不下,那再放回河里岂不可惜?

    毕竟也不是老宋家的鱼。

    等等,不是老宋家的鱼,他们钓那么多干嘛?没有家里的好吃啊!

    “好吃的!”宋三成信誓旦旦。

    虽然他钓的少,但吃还是吃过的。

    “这些鱼精的很,我们那个峡谷口不是设了拦网吗?他们就从拦网那里钻来钻去……”

    这边水温、水质和鱼食都万分令鱼安心,唯一的缺点是如果一窝蜂都过来,鱼就太多了,水质又好不了。

    再加上游动的空间没有那么大了。

    因此,小小的鱼脑袋也有智慧,他们的本能就驱使着他们每天顺着拦网的缝隙来来去去。

    直到长大了,被拦住了,或者出不去了,这时候他们又会找到另一个出口……

    毕竟,这种包河段养鱼的拦网也不是能百分之百隔离的。

    总之,宋三成亲口尝试得出结论:“没有我家那么好吃,但也非常好吃!”

    准确来说,不是所有鱼都好吃。但是能在鱼群竞争中吃到他们鱼钩上的蚯蚓的鱼,一定身强力壮,体质好,肉质香。

    大家不知原委,就以为是宋三成说出来的这么个原因,因而就安心了。

    看看手里挖出的小蚯蚓,还有旁边空空的大桶,他们矜持道:“也别钓太多,把桶装差不多就行了。”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咱们几个不至于竭泽而渔,但一次钓得太凶,下次说不定都没有鱼咬钩了,咱们可以每天来钓一些嘛——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没见别的钓鱼的来?”

    宋三成得意起来:“如果不从河滩这边开船过去,那边河对岸也是山,非得从上游或下游开船过来……”

    钓鱼的骑摩托可以,专门开船跑这么老远来可真不多。

    就是有,那也是深更半夜来了。这大白天顶着大太阳开船开那么久,除了他们家这便利条件,其他人可真不会。

    天时地利人和,如今老宋家占全了!宋三成也决定一雪前耻——河滩钓鱼的另一个最大的好处他没说出来:

    那就是这边的鱼没有自家河滩里那么精明,机会总是会大一点的。要不然他之前为什么能尝到鱼的味道呢?

    这蚯蚓挖起来没完没了,每个人口中矜持,但总觉得今天能有大收获,到时鱼饵不够了多可惜呀!

    最后还是陈溪看猪们又哼哼哧哧在外头转圈儿,不由着急起来:

    “晚上七八点钟就要吃晚饭,这鱼想吃总得提前一个小时回来吧?就这么几个小时,用不了那么多蚯蚓的……”

    这话也有道理。

    这会儿都3点多了,总共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