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在长安斩过仙 > 第一卷 三百人中最少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飞儿 叫叔父

第一卷 三百人中最少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飞儿 叫叔父(2/3)

们不知所以。

    袁炳忠则竖起耳朵,似乎被大气雄浑的旋律和磅礴霸道的歌词吸引,渐渐入神。

    “恨欲狂,长刀如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哗!”

    此句一出,尤其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几个字用精忠报国的特定节奏唱响,动人心魄,对于刚经历过大战的袁炳忠以及他手底下的将士们来说直戳dna,不禁热泪盈眶,感触万千。

    歌声抵达高潮:“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闵要让四方,来贺!”

    “来贺!”

    词曲皆被城头上陈长安的声音推至顶峰,这次连文武百官和百姓都变的激昂振奋,而袁炳忠跟他率领的将士们,当场情不自控,又哭又笑。

    哭的只泪无声。

    笑的开怀大笑。

    哭同袍客死他乡。

    笑我愿守土复开疆的壮志豪情,古来武将多发言语来表忠心,何谓忠心,不正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城上何人,此乃何曲?竟如此直触人心!

    白睌露出满意的笑容,甚至于兴奋,她刚开始认出站在城头上的乃陈长安,实在搞不懂这年轻人想要干什么,原来竟是唱曲。

    好一句堂堂大闵要让四方,来贺!这才是大闵该有的地位气势,这才是天朝上国该有的威严震慑。

    端立城头的陈长安,看着地下群情触动的画面,嘴角轻勾,还早呢,精忠报国不过是开胃菜而已,真正的绝杀,在破阵子,他随即拿出张白纸摊开,装作深情朗诵的样子高声道:“袁大将军,在下对您戍守边塞抗击贼寇的事迹十分崇拜,今特有词一首奉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红影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原作为的卢飞快,乃刘备胯下良驹,陈长安特意改为红影。

    红影,是袁炳忠的战马,更有代入感。

    “啪嗒!”

    果然,当袁炳忠听完整首词,脑海思维被神奇的扯拉牵动,回到他刚刚从军,艰苦奋斗的少年时光,再到后来几次死里逃生,险些性命不保,最后凭借卓越战功,官封护国大将军……

    这词短短几句话,既写沙场战事的艰苦,又描绘从军者的壮志报复,还感慨时光蹉跎,简直旷古绝今。

    啪嗒!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滴英雄泪点,从袁炳忠眼中滑落。

    而在场的文官们,更多的是惊叹折服于该词的文学水平,磅礴豪迈,气吞万里,不止大闵,整个时代,都仿佛几百年未曾出过此等波澜壮阔的词句。

    在他们印象中,上回真正的被文学水准震惊,还是十几年前,某个姓李的家伙写下春风拂槛露华浓,然后去学剑修仙。

    “这……这是何人啊,竟能写出此等词调,文坛大幸,文坛大幸也!”

    “不认识呐,按照道理来说能有此等文学水平的话应该极具名气,广为大家熟知才对。”

    “我怎么看着好像是那个几天前手刃靖安王的陈长安。”

    “你是说那个苏家赘婿,不太可能吧,他个武者粗粗鄙鄙的,怎么可能写出来此等的浩瀚沧桑呢!”

    群臣议论纷纷。

    护国大将军袁炳忠抬头仰望,眼眶红润,百感交集,问道:“陛下,他是何人!”

    白睌字字道来:“今年刚加入乌衣卫的名新人,陈长安!”

    “陈长安!”

    袁炳忠把这个名字又重复了遍,发自肺腑的高声请求:“陛下,可否让这位陈兄弟与我进宫共同参加酒宴,臣与他一见如故,似是知音。”

    “好,当然可以!”白睌自然是答应的,他有什么理由拒绝。

    而自从穿越之初就听力格外敏锐再加上如今步入三品境界,陈长安很容易听出城墙之下的他们在说什么,目的达到嘿嘿言语:“袁大将军,你的知音不是我,而是辛弃疾呐。”

    说完走下城头,一同进宫参加大将军袁炳忠的接风宴,于之前万寿节的太和楼举行,白睌高高在上左边拥着解除靖安王精神控制同时也失去有关甘泉村身世记忆的阿宝,右边抱着张由之,不亦乐乎。

    贼爽!

    宴会上,朝中文武百官都跑过来给袁炳忠敬酒,他只是象征性的出于场面应付几下,完事后与陈长安把酒谈欢,畅饮千杯,拉着陈某的手直呼:“知音,乃我知音尔!”

    “陈兄弟可愿与袁某结为兄弟。”

    陈长安点头。

    这一日,有首无名曲调在长安城疯狂传唱,最后的句唤作,堂堂大闵要让四方,来贺,出自苏家赘婿,陈长安之口。

    这一日,有首以醉里挑灯看剑开头的词横扫长安城,横扫大闵文坛,军旅,所见无不拍手称赞,所读无不感慨万千,世人皆知,乃苏家赘婿,陈长安挥笔题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