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命令下,黄子澄为首的一众高级文官,都在这期间,高调地离开了营地,前往各地进行工作。他们的马车队,规模颇大,很快把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其中,还专门有个车队,说是让娜公主一行,目前正出发向西,要和那边的法国领主们接触。
一些使者想和公主会面,但礼部的官员表示,在其他地方,目前条件有限没法管。但这边还是宫廷区域,就得按照礼制来。让娜公主作为嫔妃,是不能随便见外人的。
大家想了想,发现这几天,确实从来没见过公主。不管是她的帐篷还是马车,也确实都一直拉着帘子,只有几位侍女出入,来回送一些东西。因此,也就没有了疑惑,还纷纷感慨,大明不愧是最发达的文明,看人家,就是讲究。甚至还有人专门整理了下,准备带回去,让自己那边的人也学学。
而在战场那边,十字军的行进速度,也确实和他们估计的差不多。
在渡口的时候,西吉斯蒙德就派出了大量人马,四处侦查。
他本人的军队里,还剩下一批库曼和匈牙利来的轻骑兵,因此尚有较为擅长执行这种任务的人。
另外,当地提供的佣兵团中,也有一些轻装骑手。虽然中西欧缺乏这方面传统,导致这些人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十分堪忧,但至少也可以起到人肉警报器的作用。因此,指挥官们也习惯把他们放在前沿位置,这样只要他们被消灭或者击溃,就知道敌人从那边来了。
对于这次作战,神罗贵族们当然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研究。在之前和紫帐汗国作战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对方经常利用机动性和组织上的优势,派出精锐部队突袭。而这个“吴王”政权,和紫帐汗国关系密切。据悉,他们还专门派遣继承人带队,去紫帐汗**队里历练,因此,战法上应该也有不少共通之处。
之前的交战中,吴王的临场指挥一度表现拙劣,思路也非常简单直白,甚至不考虑整个战略形势。但被打败了几次之后,他们却突然转变了风格,开始拉着十字军转圈,并且有意利用制造出来的时间差,击败了一些其他贵族集结的军队,导致十字军迟迟不能扩大优势。
因此,十字军的指挥官们认为,最开始,这些自称“明军”的,应该就是众多造反的农民之中,比较大股的一支。后来,吴王才带着精锐,和他们汇合,因此,指挥水平才突然提高了上去。
当然,这个战术对士兵的要求还是太高,导致不少农民跟不上正规军,半路就跑丢了。所以规模才越来越小,只能跑回根据地,然后赶紧拉点人,再回来堵截,防止十字军攻入、破坏自己的根据地。
神罗方面的贵族们判断,这些“明军”的实力应该还是弱于自己的,否则不至于这么着急,到处宣传。所以当下,最好别给他们太多喘息时间。而且尽快决战,对己方的压力也更小。
另一方面,东方人诡计多端,所以明军肯定会想办法设伏,找机会偷袭他们。现在到了渡口,大军马上就会处于过河的脆弱状态。明军很可能就在等这个机会呢。
因此,西吉斯蒙德观察了周围地形之后,先派人去对岸城里,探探他们的口风;然后让轻骑兵先过桥,去城市背后的那一连串小山,搜寻敌人踪迹。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筹备好了过河要用的物资,而斥候也陆续回来了。库曼人前锋说,城里没有敌人,市长和议会已经派人送来了面包和盐,表示自己是友善的。他们答应,可以让西吉斯蒙德进城搜查,但也希望十字军主力不要进城,否则大家肯定要遭殃了。作为代价,他们乐意付一笔赎城费,希望十字军考虑一下。
另外,他们在山上,倒是发现了伏兵。一大群明军藏在山口两侧,看起来是准备等十字军过来。不过,库曼人搜查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他们,并且赶紧喊匈牙利人和其他骑兵过来作战。明军对此大为惊讶,似乎是没想到自己能被发现,因此激战了片刻就逃走了。现在,他们已经占领了山口两侧的山头,没有发现别的敌人。
贵族们都松了口气,但西吉斯蒙德还是不太放心,因为他常年雇佣库曼人,知道这帮人虽然要的少干得多,但一贯嘴上没边,不见得靠谱。不过他这边,也不缺正规力量。
虽然一路上,他雇佣的廉价佣兵跑了很多,但作为核心的封臣团都还在。于是,他安排萨克森的腓特烈公爵担任后卫,带领手下维持桥头这边的秩序;又让普法尔茨的路德维希公爵带人向上游前进,从那边的渡口,把一部分骑士先送过岸,抢占滩头。然后,派遣心腹大将皮波·斯帕诺率领精锐佣兵,过桥接管城市。如果没有问题,自己再带着主力骑士过河。
(作者注:斯帕诺是个意大利佣兵将领。关于他的故事不多,但这人是个能和巅峰期老杨对打不吃亏的狠人。但他的雇主西吉斯蒙德更喜欢亲自上手微操,所以斯帕诺在独立指挥的小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