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436章 最北边境,落袋为安

第2436章 最北边境,落袋为安(1/2)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以大明如今的实力以及哈萨克汗国这个盟友,

    我们有绝对的实力彻底的覆灭进入乌梁海地区的卫拉特四部残军,但伤亡至少是陛下登基以来所有大战中最高的。”

    秦良玉掷地有声:“而且一旦强制战争,那么当地的图瓦人就会彻底站在卫拉特残军一方。

    乌梁海地区人口的确不多,但基于游牧经济承载力和部落规模的推论至少也在七万人左右,

    生活在山林与河谷中的部落,战斗力诸位应该很清楚。

    火器在这里发挥的威力不足,主场优势之下,我们的伤亡可想而知。”

    说到这里,秦良玉看向众人,神色有些严肃:“另外,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大明疆域的最北边是哪里?是到乌梁海就结束了还是要继续向北?”

    此话一出,众人再次愣住了。

    说实话,这个问题他们的确是没有想过的。

    皇帝登基之前,别说往北了,长城防线差点都没有守住。

    现在察哈尔覆灭了,东西蒙古收复,自大明长城向北八百里如今都是大明的疆域,且辽东地区彻彻底底的纳入大明的疆域之中,而非之前的羁縻。

    如今外喀尔喀继续向北逃蹿,只要大明将这一带的牧民收拢,理论上来说大明的北部边境已经距离长城近两千里了。

    “以前长城可以阻挡游牧民族的袭扰,可以充当大明的边境,但如今呢?我们总不能再修一条长城吧。

    一是不现实,工作量太大了,举国之力都无法完成。

    二是没意义,以前长城的目的是防住敌人的骑兵和粮草军需等,让敌人无法大规模的进入关内。

    可现在火器发展越来越厉害,十几二十颗飞雷弹下去,再坚固的城墙都能给炸塌了,骑兵依旧能长驱直入。

    我们能将卫拉特部残军给彻底打残了,但乌梁海的游牧民族呢?外喀尔喀的百姓呢?外喀尔喀北面以及东北面的布尔亚特、乞儿吉思两部呢?

    总不能都给杀了,人都没有了,要那么的地盘做什么?

    再往北,大明的控制力就越弱,最后如同开国后的辽东、乌斯藏、安南一样,慢慢的脱离了,不如集中巩固,吃到嘴里的才是我们自己的。

    如果按照这个想法,那么乌梁海最北面到贝加尔湖、库页岛这一条线就是大明的最北面边境。

    不能修长城,那就只能同化这条线到大明长城中间的牧民,让他们成为半耕半牧民族,只要有农耕就能筑城,就能以点带面激活整篇区域。

    相隔百里一座城,虽不如长城整体防线,但却是能相互支援,一城遭遇进攻,两边城池都能支援,

    加上朝廷极强的实力震慑,敌人想进攻,那也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承受我们反击的代价。

    以边境线的防守为导向,那么军机处刚刚制定的十六字方针就是最好的策略。”

    说到这里,秦良玉话锋一转:“诸位担心时间拉长后的补给问题,但问题也不算大。

    驻军可以垦荒,两三年时间就能在粮食上自给自足。

    且去罗刹的商队在那边经过,所需的物品等等基本都能获取。

    而且,就当是练兵了,练行军、扎营、换防、见血厮杀等等,演武再好,也不如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

    疑惑的众人都沉默了。

    堡垒往往不是从外界打破的,而是内部。

    而被武力镇压的牧民们就是那个内部搞破坏的不稳定因素。

    “陛下,臣以为忠贞侯所言极是,草原归附后已经没有长城这种实体的防护了,唯有将中间的牧民转化成我们的百姓,才能依托他们为防护力量。”

    “臣附议,时间虽然拉的长了一些,但缺是收复其心的最稳妥方法。”

    “既然图瓦人能在那边生活,我们自然也是可以的,前几年难一些,后面就轻松了。”

    “忠贞侯说的有道理,吃到嘴里的才是自己的,而吃到嘴里又不会恶心的的唯一方法就是温和的同化,降伏其心才是最重要的。”

    “大明周边是没敌人了,如果有这么一处能练兵的地方,耗费一些物资倒也不算什么。”

    ……

    “于谦说过要以天下百姓的的人心为长城,这话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见群臣都被说服了,崇祯拍板定了下来:“秦爱卿,军机处针对卫拉特残部的方案朕同意了,细化后呈送东暖阁,至于对外喀尔喀部的清缴,也要尽快。”

    “臣明白!”

    秦良玉立刻回应:“初步想法是武骧右卫驻守萨彦岭,堵住卫拉特残军从乌梁海那边过来,抽调勇士营向东北行军,同时派出使臣去罗刹国,商议合围之事儿。

    河西铁骑从西至东,关宁铁骑从东向西,逐步向中间靠拢,依托东西蒙古的补给,清剿外喀尔喀部留在部落的精锐,收编牧民。

    勇士营的补给倒没什么难度,东西蒙古就够了。

    难的是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