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靖明 > 第446章、选错了人?

第446章、选错了人?(2/4)

程,赶赴京城。

    嘉靖十九年的大国策会议要于十一月正式举行了,今年非同小可。

    此前的大察、陛下的三问,现在渐渐变为一个明确的信号,风已经吹到这些地方大员们都知道。

    今年,要立一个君臣都得共遵的宪条。而过去让历朝历代皇帝都很忌讳的一件事,如今皇帝要主动地提出来:大明,要成立一个天下大同党。

    唐顺之也从归化城出发了。

    京城里,万寿圣节已经过去,那运动会还在继续。

    虽然如今也邀请了各藩国派人参赛,但大明地广人稠,那诸多项目,当然还是大多以大明选手胜出为主。

    只是若某个小国选手偶有斩获,纵然不是头名,也会引得该国使者欣喜若狂。与此同时,自然是大明百姓对于本国选手不能包揽三甲的狂骂。

    这其中,朵颜部夺了马赛头筹的事情更引得议论纷纷。

    “以前缺好马,现在不缺了吧?怎么还让鞑子夺了头筹?脸都不要了!”

    “话不能这么讲,这朵颜部如今也是大明之臣了,不算外藩。这不跟大明夺了头筹一样吗?”

    “能一样吗?汉人夺了头筹才算!”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群牧监雇了朵颜骑手来参赛,实则是为了卖好马!他们近水楼台,好马是最多的。这回其他各家心里不服气,他们的马不就能卖个更高价格了?”

    “……群牧监不要脸!难道就不能雇个汉人好骑手?”

    “就是要大伙心里憋着气啊!不气,怎么能逼着其他各家来回报仇雪恨?他们要是还输,咱还买不买他们的货了?”

    “可那不是各省选来参赛的吗?跟买不买他们的货有什么关系?”

    “各省要员不要颜面的?这些事本来就不算要务,还不都是和各家企业、商行合作。如今我大山东不服,回去就请乡贤院的人问问督台,今年怎么把头筹丢了!”

    “……”

    京城百姓属于相对各富的一个群里,新的娱乐离他们如此之近,谈资越来越多。

    依托轻重工园打下的根基,还有漕运、直道、河运局、转运行建立起来的物流优势,在京城做工的人很多。

    过去是在田地里吃苦,如今在那些大企业和民间富商们办的厂里做工虽然依旧不轻松,但毕竟能有扎扎实实的通宝甚至银元拿到手。

    趁着这寰宇运动会和万寿圣节的热度,眼下京城里热闹非凡。

    明年要参加会试的士子们也不愿错过这场盛事,大多是今年夏天就提前到了京城。

    看着外藩使节大肆采买大明好物,而那些大小书局竟似毫不设禁、任由他们买,士子们只感觉难以置信。

    不怕这些外藩把大明的长处都学了去?

    他们也就只在这段时间尤其热闹的大戏院、小戏楼里议论纷纷。

    京城的戏目和新曲听不完,而但凡上了档次的酒楼,也都必定有说书人、舞女和操琴献曲的人,这是南北两京以及一些大城市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风潮。

    “臣以为,这奢靡之风有些过了!”

    御书房里,杨慎板着脸说道:“臣虽深知陛下大兴文艺是要以文化吸聚外藩民心,然未见其效先伤大明风化!如今各省举子齐聚京城,不思多多请益学问各证得失,反倒流连戏院乐不思蜀。长此以往,大明焉得贤才?”

    他是来和皇帝沟通他接任总辅之后的大政方向的,其中就有约束嬉乐之事这一条。

    朱厚熜不以为意:“与其在这方面用力,不如扩大基础教育。大明人才这么多,从来不缺自律的。纵欲享乐的,科举也考不好,怕什么?”

    “也浪费钱财!”杨慎坚持道,“至少也要对这些场所课以重税!”

    “……这些具体的,你们先商议。总之这文化大业,不能一棒子打死。朝廷还是要做好引导,这不是要成立天下大同党了吗?你们做好宣传,让心有志向的年轻人多多自律才是。没这些之前,他们逛青楼勾栏,还不是一样?”

    朱厚熜心累,杨慎也心累。

    这几届重臣们最感到为难的,就是当官不比以前轻松了。要面对的情况,以前很多都没有,或者也与现在大不同。

    就好比现在,去看戏、听曲、赏舞,跟过去逛青楼勾栏一样吗?

    本质上虽然都是玩,但现在朝廷鼓励文化事业,他们还都振振有词呢。

    再加上如今秀才、举人、各省大学院毕业生……大明官僚扩编之后,他们的出路变多了。就算考进士由于举人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难,那大不了就不考了呗。举人也可以做官,举人升官的天花板也比以前高了许多。

    君不见举人出身的徐九思这回都要升到农业部尚书了?

    这是杨慎担心的事情。

    “还有一事。”杨慎又说道,“臣接任总辅后,太子学业就没那么多精力分心教授了。既然太子已经去守孝潜心研学,臣正好在大国策会议之前再去叮嘱一二,留些课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