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惑心债的麻烦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陈年旧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陈年旧事(1/2)

    李氏一族,也就是燕国的皇族。

    大魏正统,可惜那只是他们自己说的。

    燕国开国君主李洪举确实是魏国皇室后裔,只不过只是一个庶子,因为其圣母是当年魏烈帝李炫醉后强要一宫女所生。

    偏偏这个宫女因为母凭子贵,早年在宫中备受欺压,得势之后大肆报复。

    引得皇后不满,早早的冷落一边。

    李洪举受到牵连,甚至没有弱冠就封侯,前往如今燕地的小城就封。

    就是这样一个小透明,史书甚至都都不愿意详记。

    待到马元为首的马家掌控朝廷,隔绝内外,李家子弟几乎被赶尽杀绝了。

    之后战乱之中更是皇族弟子被各类诸侯裹挟称帝。

    李洪举因为名声不显,没有过早的参与到争霸之中,默默积聚力量。

    诸侯们打来打去,各自都不承认对方的正统。

    因为李姓子弟虽多,大多都没入到皇室族谱之中。

    天下局势混乱,李洪举打起正统旗号,因为他是当时所有诸侯用力的君主之中最为正统的存在。

    也是当时皇族之中唯一记录在皇室族谱上的皇子。

    世家纷纷投效,才俊奔赴燕地,那些拥立李姓的诸侯,相续被正统所征伐。

    燕国差点席卷天下。

    不过天命似乎开了各玩笑,最初的分歧就是凉国,当时还不是凉国。

    而是故魏将领代表,戍守雍凉边境,也没有称帝。

    毕竟当年魏烈帝是要削减兵权,重用文人,以文御武。

    到魏烈帝密诏勤王,各个领兵武将坚决不奉诏。

    导致魏国分崩离析。

    李洪举打起名号之后,武将们也都纷纷派代表洽谈利益。

    只是当时世家贪婪,坚决要执行先帝以文御武之策。

    也是怕武将入朝,夺取大部分权柄。

    要知道乱世,武将军政全揽,世家在兵锋之下,也只能瑟瑟发抖。

    诸多因素之下,燕国最终没能受到诸多武将的投效。

    燕国一统江山的大好局面戛然而止。

    也是燕国世家内斗的开始。

    李氏一族,这些年来也是无奈,所谓成也世家,败也世家。

    当年李洪举大肆收拢世家,短时间内快速拥有了大量的钱粮支援,甚至军队都是世家的家兵。

    凭借着正统的名义和世家强大的人脉关系,快速在燕地崛起。

    所谓其兴也勃,短时间内连番大胜,让燕国君臣上下信心膨胀。

    加上正统思想作用,魏烈帝宣扬以文御武成效斐然。

    还有天然对武将的不尊重,让他们错失了武将投效。

    天下四分,蛮国当年还只是南边未开化的蛮民。

    男女司职都分不清。

    结果就是因为武将们的不服气,跟燕国打了起来。

    牵制之下,蛮国建国,就连蜀地也被泥腿子给占领称帝。

    李氏子弟这么多年来最为痛心疾首的就是没有接纳武将们的投效。

    致使世家如今掌控内外,上品无寒门,已然是燕国公认的潜规则。

    李旭睿就是当今的燕国国君。

    想当年意气风发,想着有朝一日得掌大权,定然奋发改革,广开言路,拔擢才俊,公开取士,富民强兵,最终一统天下,重现大魏辉煌。

    可当上皇帝才明白,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才子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就已经被世家所拉拢,甚至就出身在世家地盘之中。

    不服拉拢之人,尽皆被世家打压,要么流落他国,要么寄情山水之间。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身家清白的忠君爱国之士曹思华,公忠体直,敢于直言犯谏。

    结果弄得如今疯疯癫癫,当年那一案,牵连甚广,甚至李旭睿最爱的皇后都被贬斥入冷宫。

    从此李旭睿就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和历代君主一样,秘密培养自己的势力,网罗各种被隔绝的信息。

    他作为一国之君,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和世家的平衡。

    一些小动作可以有,但大的原则不能再犯。

    大肆信任卢家成员,朝局也是稳固下来。

    不过他也明白,想要彻底战胜世家,自己有生之年肯定做不好。

    如今只能默默积蓄力量,留给后人去实现。

    所以他格外重视继承人的培养。

    这个问题,往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想起自己父皇当年是不是也是如此无奈,如此殚精竭虑,才会在位不到二十年就驾崩了。

    特别是最后几年,身体肉眼可见地衰老。

    皇族世代都在调查一件事情,一件陈年旧事。

    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燕国,而是发生在魏平帝时期。

    大概有五百多年前。

    之所以调查这件事,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