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儿后,老人似乎想起了什么,放下手中的瓷杯,看向了徐川,开口说道。
“对了,还有个事,我想问问你的看法。”
闻言,徐川顺势看了过来,老人思忖了一下,继续道:“关于航天方面的。”
“下蜀航天基地那边的新发动机研究完成了,按照你之前的介绍,如果在不考虑返程的基础上,它有能力将航天器送往太阳系之外。”
“所以,我们有没有可能在那个航天发动机完成测试后,送一艘或者两艘航天飞机前往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恒星系做一个探索?”
似乎是担心引起徐川的误会,老人随后又补充道。
“当然,是无人的那种。”
事实上,探索系外星系这种想法并不是老人突然想起的。
早在几年前,载人登火工程完成后,航天集团联合航天局以及科学院航天研究院就联合起来一起做过一个项目规划。
【远征巴纳德星系】
即先在地球上利用各种天文观测设备和望远镜对巴纳德星系进行考察,然后发射无人航天飞机携带大量探测装备前往巴纳德星系进行实地考察。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考察结果符合预期的话,航天集团准备计划建造一艘大型的宇宙飞船,搭载三百-五百人远征巴纳德星系,寻找和开发适宜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
但当时这个有航天集团、航天局、的航天研究院等多家航天机构共同提出的项目规划最终被眼前这位否决掉了。
老人还记得当时徐川提出过一个基础条件。
除非他们能够将宇宙飞船的速度提升到十分之一光速,才有可能做到这个规划报告中的事情。
而当初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似乎已经有了一些希望?
听完老人的想法,徐川也并不意外。
发射一艘航天飞机前往太阳系之外进行探测,这也算是旧事重提了。
思索了一下,他认真的开口说道:“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虽然在理论上的确能够在不间断的长时间加速下将飞船的航行速度提升到十分之一光速以上。”
“但向外星系发射一艘航天飞机进行探索,这并不是单纯的解决了飞行速度就能够实现的工程。”
“比如如何与地球保持通讯、航天器的所有组件在没有维护的情况下的工作寿命、自主导航等等都是巨大的难题”
话说到这,正当老人以为他对这件事依旧持反对态度的时候,徐川话锋一转,紧接着说道。
“不过如果是真的想发射一架无人探测的航天飞机探索比邻星系或者是巴纳德星系的话,也不是完全不行。”
闻言,老人精神一震,迅速问道:“怎么说?”
徐川笑了笑,开口解释道:“虽然通讯、航天器设备的寿命、自主导航等问题都是难题。但探索系外星系的基础,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和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完成的情况下,已经初步具备了。”
“哪怕它的确需要至少五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做到,但至少我们能在一代人可以看见的基础上完成这个项目。”
“这将可能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漫长、最孤独,也最伟大的远征。它需要的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持续投入和科技传承。”
听到这话,老人轻轻的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问道:“那你觉得这个项目如果真的开启的话,是由咱们自己独立完成,还是说以国际合作项目的形式共同进行呢?”
五十年的未来他肯定是看不到了,但如果说徐川支持的话,那么即便是需要几十年甚至是更遥远的时间,即便是不是在他手中完成的,他也还是愿意推动一把的。
沙发对面,徐川思忖了一下,摇摇头建议着说道:“就我个人的看法,还是独立吧。”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吐槽道:“虽然说向系外星系发射一架航天飞机的确耗费巨大,我简单的预估了一下,需要的资金至少在百亿以上,甚至是数百亿上千亿都有可能。”
“但老实说,我的确有些受不了国际合作工程那种各种扯皮,无限拖延时间,各种在细枝末节上争论的工作了。”
不得不说,对于国际合作项目,他的印象真的太深刻了。
当初的月面生物圈工程,一个千亿级别的项目,光是立项确认就耗费了小半年的时间,更别提后面的具体落实了。
当时和它同期开启调研讨论的月华台·前哨科研基地二期都完工了,月面生物圈工程才堪堪和后续等待了一年多快两年的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一起动工。
这还是在他的主导强压下才有的进度。
君不见当然的TER国际热核可控核聚变工程,从立项到施工,那可是从倡议于1985,到最终的2001才完成设计,并且到2021年华国都独立完成可控核聚变技术了,它都还没建造完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