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亲手改变一颗星球的未来!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亲手改变一颗星球的未来!(1/2)

    不得不说,在杀掉了印度这只鸡后,火星地球化工程的各项任务推进的速度比之前要快上了不少。

    虽然说部分项目,比如原本由印度负责开发的一些程序,后面跟随着份额一起重新分配给其他国家的项目无法做到在驭星工程预估的完成时间之前完成。

    但相对比继续放任这些项目在印度手上推进来说,速度却是要快上了许多。

    甚至不少国家在见识到了徐川的手段后,为了加快分配到手中任务与项目的研发进度,已经开始猛猛砸钱挖人了。

    尤其是那些原本属于印度后续被拆分出去的项目,几乎整个团队都被各国打包直接带走了。

    过完29年的春节,驭星工程所准备的3500颗小行星已然全部准备就位。

    这些数量庞大的陨石和小行星在精卫·陨石推进装置的推动下围绕着火星缓慢而又快速的转动着。

    这些小行星和陨石偶尔划过天际的时候,会反射出明亮的太阳光,如同给火星披上了一层稀疏的星环一般。

    3500颗小行星听上去数量相当的庞大,但如果是放到火星的高轨太空中,它们的密度甚至还远比不上你随手撒一把食盐到大海中高。

    当然,如果说将这些陨石集结到一起,那么它们将聚集形成一颗直径超过1300公里的卫星,差不多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一。

    只不过它的质量肯定没有月球的三分之一那么庞大。

    毕竟在这3500颗小行星和陨石中,有接近五分之一左右是从小行星带中采集的冰陨石。

    它们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用来补充火星的水资源的,另一方面是用于形成降水,快速迭代那些因为撞击而遍布整个火星大气的尘埃。

    撞击无法完全将火星地壳中蕴藏的水资源全部激发出来。

    而六百颗小行星携带的水冰资源虽然不可能在火星表面形成海洋,但也足够在火星的地表和大气中形成相对充沛的水汽体系。

    说不定在撞击工程的尾声时,他们还可以看到地球卡尼期洪积事件(约2.3亿年前)和冥古宙早期(约38.5亿年前)的大降雨时代。

    尤其是前者,那场持续了超过两百万年的大降雨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生态系统也是在这个时段结束后开始正式诞生的。

    如今我们现在熟悉的植被、动物都是在此之后出现的。海百合、甲壳类生物等灭绝,恐龙和哺乳动物崛起,才进一步形成了今天的繁荣。

    毫无疑问,这对于研究地球与生命的起源有着重要科研价值。

    与此同时,另一边。

    星城,CRHPC机构,那一栋形似一个八卦阵,被各国的科学家与访问学者描述为‘最容易迷路’的建筑中,此刻灯火通明,如同一颗永不疲倦的心脏,向超过了两亿公里外泵送着人类的意志与智慧。

    火星地球化工程的指挥大厅中。

    忙碌着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进出出,一条条的指令任务不断的传递了出去。

    站在环形大厅的二楼观察廊上,徐川俯瞰着下方如同星图般铺开的画面。

    三千五百颗陨石如星子般在深邃的太空中浮沉,缓缓流转,而正中心则是一颗赤红色的星球,两者共同组成一片深邃而浩瀚的太空图。

    这是采用了XR技术结合8K超高分辨率渲染,实现虚拟舞台与现场的融合的模拟画面。

    这项技术由星光虚拟现实科技公司与灵伴科技共同完成,使得指挥这项工程的众人可以如同身临其境站在了火星的外太空轨道上一般。

    前者就不必多说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创者。

    而后者,则是在3D投影/XR技术等领域深耕已久的科技企业。

    如果有玩游戏或许接触过这家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比如2017年鸟巢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和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呈现的远古巨龙特效以及虚拟舞台与现场的融合,就都是这家公司的技术。

    当然,今天布置在火星地球化工程的指挥大厅中的全息影像技术远不是前者能比的。

    虚实交融的震撼是整个场景最直接的冲击,其真实的操作台与全息投影完美重迭。

    而在这间大厅中工作的工程师们伸手即可“触碰”悬浮在空中的发光界面——他们的指尖划过之处,荡开圈圈涟漪,如同轻点在水面的星光。

    不仅如此,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幅星图并非静止,而是通过无极量子超算中心实时模拟了两亿公里之外的火星场景。

    通过触碰这些投影界面,工程师们还可以真实的操控模拟出来的画面。

    比如引导一颗小行星改变轨道,撞击火星,亦或者是近距离的观察火星的表面等等。

    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在这里彻底消融,分不清哪些是实体设备,哪些是凭空绘制的光影。

    站在二楼的观察廊上,从助理的手中接过了一杯提神的绿茶后,徐川没有喝,只是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度。

    “所有平台的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