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侠客之风云传说 > 第124章、势也,运也

第124章、势也,运也(1/3)

    商队只用了十七天便是来到了长安城。

    在城外找了一块空地安营扎寨了后,每个分队根据这一路上的损耗进行物资补给。而黄小石则是带着杨大人写的手函到长安城里去了。

    这个时代出远门真的很麻烦,必须拿着从哪里出发,为何要别处的手函,然后沿途让官府盖章确认。

    一旦没有这种手续,就会被视为流民。

    别看现在流民满地都是,实际上他们是不受官府保护的。别说人身财物,就算是被人打伤打死,那也就是白死了。

    这也是流民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乞丐的原因之一,算是你出逃的时候不是乞丐,逃到半路上后自动就会成为乞丐。

    所以,有点关系的能想办法的人,想方设法都要搜肠刮肚拐着弯,找出一个亲戚来投靠。

    别管这到底能不能投靠上,起码保住自己良民的身份。

    只不过,有几类人是可以不用这种手续的。

    第一类人是读书人。

    只要是有功名在身,哪怕是秀才,也是可以以游学为理由,四处闲逛,并不受约束。

    所以很多人喜欢穿个书生衣服到处逛,有没有功名另说,只要看起来像模像样那就行,这一路上就可以少许多破事。

    第二类人就是僧道。只要有度牒,那也是可以游遍天下。但是弄一个度牒,这难度可比弄一个路条大多了。

    最后一类人就是武林江湖人。

    别误会,武林江湖人是没有任何特权的。只是武林江湖人个个有功夫在身,属于是朝廷不太想管,想管也管不住的那种。

    再说了,武林江湖人也不需要朝廷保护自己。大家都是出来行侠仗义的,连自保能力都没有,还出个啥门?

    以上三类,神农百草门都算不上,黄小石再大的本事也只得乖乖入城办手续。

    发手函或是路条并不专指某个衙门,只要是能说清楚来龙去脉便是可以了。所以,黄小石需要去找武库司。

    每次进出蜀中都要经过长安城,黄小石对长安已是分外熟悉。

    然而这一进城,把黄小石给吓了一跳。

    这么怎么这么乱?

    真不怪黄小石大惊小怪,若是说洛阳的满街都是乞丐,那么长安就是一个乞丐窝。

    只见长安大街之上,但凡是向阳避风之处,都瘫坐着几层乞丐。看来洛阳只是受到了长安的溢出效应的影响,长安这才是重灾区。

    武库司门口。

    和洛阳门可罗雀相比,洛阳武库司门口真的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守门的兵丁对进出来往的人都不盘查了。

    这也倒是省了黄小石的事了,他随着旁人,直径走进了武库司。

    进了武库司后,黄小石也不认识路,他只管跟着前人走,也不知道过了几道门,直到黄小石被拦了下来。

    这是黄小石总结出来的经验(伪)。

    嘿,你是什么人,竟然混到这里来了。一个看样子像是书办的人,一见到黄小石后,张口就呵斥道,还不快速速退去,不然我治你一个擅闯禁地之罪。

    这位大哥,我是从洛阳过来的,这是洛阳杨大人的手函。黄小石对着书办点头哈腰的说道。

    书办半信半疑结果黄小石手里的信,打开之后几眼就看到了底,在看到那个洛阳武库司的官印后,书办对着黄小石叫了一声跟我来,随后带着黄小石又穿过了几门几院,来到了一个大厅外。

    你就在这里等吧。书办对着黄小石说完后,转身拿着信转到厅里去了。

    唉,真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这还是黄小石钻空子,直接跳过了最外面的几层。要是从门丁开始唠嗑,这点事情,一整天都弄不完。

    就当黄小石站在大厅外,翻来覆去地把两棵大树上刚刚冒出绿芽的研究了许久后,终于书办出来了。

    书办把手信交到黄小石手里,黄小石一看,在信的尾部除了多了一个长安的大印之外,还多了速去两字。

    这事算就是妥了。

    只是,黄小石不知道手函最后面的这个速去是啥意思,于是他带着一脸讨好的笑容,对着书办问道:这位大哥,麻烦再问一下。这个‘速去’何解啊?

    书办一听,对着黄小石匆忙的说了两句话后,转身就走了。

    大哥,大哥,再问一下,从哪里出去啊!黄小石回过神来时,书办如同练过轻功一样,已经走得好远了。

    哎呀,这个坏习惯。

    黄小石追人不到,只好的又是找人问了几次路之后,才走出了这个迷宫一样的武库司。

    站在武库司门口,黄小石回味着书办讲的两句话。

    速去就是叫你们快些走。你不知道最新军令吗,朝廷大军刚刚收服武威,正在朝着甘州行军。

    武大人对你们从洛阳过来的速度很满意,这可是他亲手写的‘速去’二字。

    哦,还有这等好事。

    有了长安武大人亲笔所题的速去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