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 第347章对峙时机

第347章对峙时机(3/4)

 两国开拓了新的领地的同时,自然也承担了开发新领地的负担。

    想先前陆渊为了开发洞庭、黔中、西川诸郡,可是接连执行了好几次百万规模的移民工程。

    最巅峰的时候,楚国需要负担两百余万的移民生计,包揽他们长途跋涉,在新家园建好屋舍,并投资一部分农具种子供他们初期生产,还有半年乃至一年的无偿粮食供给,以及三年之久的免税期。

    此外还要在移民地区屯驻重兵,负责清理野兽、流寇、当地顽抗的土人,以及镇压移民的动乱。

    以上种种,哪一个不是极为耗费资源?

    最艰难的时候,为了养活这些移民,开发新的领地,维持地方驻军,楚国每年都要耗费数千万石粮食,以及同等数量的银子。

    当初为了支撑这些消耗,陆渊可是将举国三郡十七府,六百余万百姓的一切生产,都投入到了这场移民工程之中,甚至最后还要靠着在外掠夺,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于是有了如今苦尽甘来,成就霸业的昌盛气象。

    可当初楚国有这个底蕴,来支撑移民,苏、宋两个小国,哪来的这个底蕴?

    苏国本来就因为频繁的动乱和战争,百姓一直陷于困苦之中,向来以穷着称。

    如今要负担半郡四府的移民,还要养活国内五万的兵马,以及数量众多的权贵,早已经到了极限。

    宋国好上一点,有这个红河平原撑着,勉强能维持移民消耗。

    但宋国除了移民之外,还采取了强军政策。

    以一个两百万人口的小国,养活了十五万的常备兵马,堪称穷兵黩武。

    种种政策,简直是当初翻版的长沙国。

    陆渊是知晓自己在长沙国时期,国库里面到底有多么穷的,那是能饿死耗子的程度。

    宋国为了壮大,采取了同样的政策,使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同样令国内变得穷困。

    所以这两国,跟着陆渊玩了静坐对峙的游戏之后,很快便国库穷竭,钱粮短缺,难以为继了。

    仅仅只是两月时间,到了八月初的时候,原本因为苏宋两国之君盟誓,临时拼凑而出的七万联军,很快就因为钱粮困乏,隐隐有着分崩离析的节奏。

    若非紧急时刻,南海国那边调拨过来的一批钱粮,帮两国续了一波血。

    怕是两国盟约,就要因此正式崩溃,彻底化为一个名义,形同虚设。

    只是就算如此,南海国也国力有限,不可能无止境的供养两国。

    拖的时间长了,终有一日,三国会因为钱粮不济,不得不撤军退兵,放弃与楚国的对峙。

    而宁国那边虽然得知了消息,知道联军形势有些不妙。

    可宁国与苏宋两国之间,远隔千里,中间还有重重山岭阻隔。

    此等情况,就算宁国有着充足粮食,但想要转运到苏宋两国境内,耗费也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目。

    长途转运之下,供应两国七万兵马,几乎不亚于供养七十万大军。

    如此大的耗费,宁国也吃不消。

    而且为了这么点兵马,耗费如此之大,也太过不值。

    有这么多钱粮浪费,还不如在国中再招二三十万兵马。

    这样也算是增强了自己实力,把钱粮用在了自家身上。

    所以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宋两国,宁国也有些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只是岭南之地,位置也很紧要。

    不仅能牵制楚国大量兵马,从另一处战线拖住楚国。

    维持苏、宋、南海等国的存在,也能断绝楚国侵占岭南,获取此地人力物力的图谋。

    所以此地绝不容有失。

    内外交困之下,四国联军这边,都有些坐不住,想着是否要主动发起进攻,自己开启战端了。

    既然楚国不来,那我自己过去。

    就不信四国合力,倾尽百万之兵,还打不赢一个楚国了?

    不过,虽然这个提议屡屡被人提出,可近些年楚国兵威太盛,陆渊战绩太过亮眼,各国忌惮他与楚国的实力,一个个犹豫着都不敢主动进攻。

    四国彼此间,都想让其他成员第一个动手,好试探楚国底细。

    可这种如意算盘,每个人都在打,又每个人都不愿吃亏。

    彼此算计之下,此计,也就只能一直存在纸面之中了。

    只是虽然如此,但不管是联军一方,还是陆渊这边,心里都很清楚。

    如今这种对峙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在联军,或者说联军内的岭南三国支撑不下去前,他们肯定会提前发动,向楚国动手的。

    楚国想要靠着这种以家底耗死对手的手段,赢得这场战事的胜利,终究只是奢望。

    那些敌人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的坐以待毙,看着楚国逐个击破盟友,一步步壮大,然后吞吃所有的。

    现在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岭南三国能撑多久,或者说他们的耐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