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 第375章战后梳理

第375章战后梳理(3/4)

消化不良的体现。

    因此先不论其它,在培养出足够合格,能消化现有成果,同时足够填补以后攻占领地的官员前,就不适合进行下一步的扩张。

    所以在打下了豫章、建安两郡后,陆渊便消弭兵戈,暂息战事,开始由攻转守,专注于消化战果,积蓄实力。

    而既然转攻为守,开始休养生息,那么自然要趁此时候,完善江东岭南的军事防务,国内各部兵马的扩编调整。

    开战以来,楚国连灭苏国、南海国,又破江东,击败消灭的大军,几近百万之数。

    这近百万的大军,楚军自然不可能,全都是杀干净了。

    那不现实,也很残酷、浪费。

    事实上,那些被击败的敌军,有大半都被俘获了。

    苏国一战,楚军先破其通海郡,俘获该郡万余守军。

    后又破苏、宋联军,俘获五万余人。

    攻打郁林郡,俘获地方兵马万人。

    等攻破了其国都玉林,再俘获两万余人。

    仅灭一个苏国,楚国便差不多俘获了十万苏、宋兵马。

    打南海国,攻南海郡地方府县,俘万余人。

    而后与宁、南海两国二十五万兵马,在南海城大战,连番攻伐之下,等打下南海城,俘获的两国兵马,便达十六万之众。

    甚至这两月来,原本远赴四海经商的南海国水师,在听闻故乡被楚国占领之后,也纷纷前来投靠。

    在南海郡,楚国又收编了两万多水师。

    如此,灭南海国,楚国收降的水陆兵马,便达二十万众。

    后面与宁军洞庭大战,江夏、长沙、衡阳、庐阳四处战场,楚军接连击破宁军水陆四十万人,其中斩首十余万,俘获二十三万。

    宁军仅有三万余水师,因在江北襄阳夏口方位,不在包围圈中,所以逃过一劫,幸免于难。

    后陆渊攻豫章,俘获本地郡、府、县兵,两万余人。

    青云子攻建安,俘获当地地方兵马万余人。

    以上大大小小数十战,楚国从五处战场上,累计俘获的四国兵马,便有五十六万之多。

    这些兵马中,即便排去南海国那些强征来的民夫,剩下常备兵马,也有五十万之众。

    而楚国开战之前,全国累计兵马,也不过七十万而已。

    此时经历连番大战,楚军折损也超过十万之数,仅余五十余万兵马,与这些俘虏规模相当。

    正因此,收编消化这些俘虏,就成了楚军必须尽快处理的事情。

    不然几十万掌握杀人技的俘虏聚集,哪怕派遣大军看押,也难保万无一失。

    时间长了,很容易闹出骚乱反叛。

    所以在召集心腹重臣商议之后,陆渊下诏,从五十万俘虏中,裁汰十万老弱,用于补充洞庭诸府损伤之府县兵,并组建新占郡之府县兵,完善地方治安。

    然后又挑选五万兵马,设立五郡郡兵。

    再选八万人,用于补充禁军诸部损耗。

    另有四万水师俘虏,补入楚军水师,令水师规模达到八万之众。

    剩下二十三俘虏,则与现有禁军混合打散,新设十支禁军,扩充禁军编额。

    同时从禁军之中,挑选三万精锐,补充入护卫国都皇城的金吾卫,宫廷宿卫之中,十两军规模,正式达到两万之众。

    如此一番消化吸收,楚国之常备兵马,便将正式突破百万之数。

    其中地方府县兵,十九万六千人。

    地方郡兵,十一万人。

    水师,八万人。

    金吾卫,宫廷宿卫,各两万人。

    禁军三十五支,七十万人。

    五部兵马加起来,合计一百一十二万六千人。

    以上这些,全都是常备兵马,可不是什么民夫性质的炮灰。

    楚国据此雄兵,足可入天下前五之列,傲视群雄。

    今后若再用兵,无需动员民夫,轻易便可出动五六十万大军,令一州震怖,威势无限。

    如此,足可称天下霸主也。

    带着这样的期望,陆渊在南昌城内,接连签发各种诏令,不断接近各军将领,全力推行着楚军改制扩编之事。

    一时间,可谓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

    而就在这一片忙碌中,南昌城外,一北一南两拨客人,接连抵达城中,送上了求见拜帖,请求面见楚王。

    等下面人汇报上来,并奉上拜帖之后,百忙之中的陆渊抽出空来,看见拜帖上的身份名字,也不免露出讶然,随即脸上止不住的就是笑意。

    因为两份拜帖上,关于身份署名,赫然写着:

    六阳派掌门,尹回轩。

    紫云道道主,玄成子。

    豫章境内,唯二处于楚国控制之外的两大先天势力,随着楚国击败宁国,展露出统一江南扬州之势,并且彻底掌控了豫章郡后。

    终于放下了端着的架子。

    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