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 第412章半国沦陷

第412章半国沦陷(3/4)

    仅仅只是先锋偏军,便有百万之众。

    那此次楚军北伐的总兵力,又有多少?

    两百万只是保守,三百万只是正常,四百万也并非没有可能。

    可楚军哪来的这么多人?

    要知道他们在阳夏,还有河陇,可都各自动用了百万大军啊!

    从这两处战场传来的消息看,这两路楚军实力都不弱,绝不是拿来迷惑人的羊兵,而是真正主力。

    在排除楚国境内必要的留守力量。

    所以如今整个楚军主力,已经有六百万大军了吗?

    六百万人……

    好吧,这个数字,确实并非无法达到。

    十几年前,梁国巅峰的时候,极限动员下也组建了六百万大军。

    以楚国占据了整个扬州,以及小部分雪原、雍州的体量,真要认真的话,确实并非弄不出这么多大军来。

    可如今楚国境内,不是已经开始进行移民,并且规模达到了千万之众吗?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把六百万大军给弄出来的?

    哪怕没有六百万,弄出如今来看,最少的四百万兵马,都极其吓人了。

    梁国君臣们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但不管他们能不能想通,如今楚国大举入侵,眼看着西边半国都要沦陷,甚至连国都都有失守的风险。

    这种危难时刻,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挽回局面了。

    从国内各处调兵勤王,这只是开始。

    因为就算大梁这边再怎么抽调,他们最多也就集结百万兵马,这已经是极限了。

    可区区百万之众,面对此次楚国北伐,保守两百万,多的话可能是三、四百万的兵力,哪怕有着南部防线一些残兵帮着牵制,大梁君臣们依旧没有信心。

    所以调集百万兵马,为的只是先守住大梁城。

    只要大梁不丢,帝都还在,那么靠着朝廷名分,后方尚处安全的八九个郡,便能源源不断的重新征集兵马,拨掉到前线来支援。

    只要这些地盘还在,那梁国便还能支撑。

    可要是大梁丢了,国都沦陷。

    哪怕皇帝能够东狩,朝廷架子还在,失去了大梁的君臣,真的还能指挥各地的郡守诸侯吗?

    而且没了大梁作为屏障,用来拦截楚军。

    楚军便能毫无阻碍地继续深入后方,将整个东部诸郡都当做打击之地,肆意的攻占肆虐,梁国再无腹地。

    因此,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正统名分,还是为了为梁国保全最后一片腹地,大梁城都不能丢。

    而有百万大军守着,足以将楚军牢牢拦下,为后方反应争取时间了。

    所以除了下令地方勤王之外,大梁君臣同时传达命令,让各地郡府立刻招募兵马,有多少人就弄多少人,通通往大梁送来。

    要打退楚军的这次北伐,甚至说哪怕没法打退对方,想要守住大梁,最少也要在大梁附近,保证两百万左右的兵马才行。

    同时后方腹地,以及一些边境地区,此时抽掉了如此多的兵马,也变得极为空虚。

    北边的徐国,东北的唐国,说不定就会趁此机会出兵攻打,落井下石。

    这种情况下。

    在兵马被大量抽掉一空之后,地方、边境区域,也急需重新组建大量新军,用以填补这些军事空缺。

    这种种计算下来,保守估计,梁国也最少要再招募两百万新军,才能满足一应的军事需求。

    因此这个时候,梁国这边要做的就是先守住大梁城,拖延时间,争取这些新兵成型到位。

    等这两百万新军成型之后,梁国手中能控制的兵马,就将达到四百万众;而能用于在东线和楚国作战的兵马,则能有两百五十万以上。

    到那时,便可尝试着向东反攻,收复失地了。

    不过,也不知道那时,东线、南线防区的诸多兵马,是否还在了?

    只是现在的大梁君臣,已经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因为到了五月中旬,楚国的一路先锋,就已经打破了梁军的阻击防守,上万楚军铁骑,正是兵临的大梁城下。

    烽火,真正烧到了这座天下第一雄城。

    ……

    江夏城。

    正当北边大梁烽火烧起的时候,同一时刻,这座两国南部防线的核心,同时也是江夏郡的首府,也终于向楚军敞开了大门。

    士气高昂的士兵,顺着大开的城门,旗帜飘舞的进入了城内。

    城楼上高悬的梁国旗帜,直接被人降了下来,换上了楚国的龙旗。

    陆渊骑着雪白骏马,身边无数金甲士卒簇拥,威严雄武的进入了这座江北雄城。

    两侧街面上,排列的楚军士兵欢呼着。

    街道旁的房屋中,一双双惊恐的眼睛透过窗门缝隙,注视着这一幕。

    感受着这浓郁氛围,陆渊心中也升起一丝热血,不由低语:“梁国,中州,我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