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没了,新的粮食补给,也就只能吃往年储存的储粮了。
虽然大梁早就考虑到了围城后,对于粮食的消耗问题,提前储备了大量的粮食,作为军资。
可你再怎么准备,那也是一两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又哪是轻松就能筹齐的。
拼拼凑凑,也就勉强够这些人,吃个一年的储备罢了。
但如今,楚军已经围了半年城了。
并且眼看着,还要继续围下去,持续一年,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等一年过了,城中再怎么省吃俭用,也要面临绝粮危机了。
而如果城外的百万徐军,再加入进来,那就等于翻倍的粮食消耗。
这别说再撑半年了,能不能再撑个两三月,撑到入冬下雪的时候,这都是个问题。
到时候,怕不用楚军动手,城内的梁人和徐人,自己就要因为粮食的问题,给饿死了。
到时,敌人不战自溃,楚军轻松就能接收整个大梁城。
只从这方面讲,对于徐人的到来,楚国就半点不慌。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楚军拿住了大梁城这个命脉,就等于拿下了这个城市。
当然,这些也仅是消极应对罢了。
虽然最终也能完成任务,但耗费的时间,以及等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就注定这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相比于等敌人饿死,陆渊更喜欢亲自动手,以绝色的实力,将敌人打死。
只要人没了,自然一了百了,再没有任何问题。
而恰巧,对于这股不请自来的徐军,他便有这个将之打死的实力。
那还等什么?
这俩是撸起袖子,往死里干了。
于是为了放对方入翁,梁郡东北区域的楚军,便在陆渊的授意下,在徐军到来前,就提前撤出了把守的城池。
将前往大梁的通道,给他们让了出来。
为的,就是让徐军没有顾及,能顺利抵达大梁城下。
当然,所谓的让出通道城池,也只是暂时的。
等徐军主力通过之后,那些撤走的楚军,很快就会重新杀回来,将这些让出来的城池给夺回来。
把已经入瓮徐军的退路,彻底给堵死。
至于徐军留在这些退路上,那些接收城池的徐军守军?
就这点人马,陆渊相信,在自己那无尽炮灰的消耗之下,在手下先天宗师的打击之下,是根本造不成任何阻碍的。
夺回放弃的城池,只是必然,而不是可能。
不仅是放开了道路,在大梁城外的楚军大营内,也开始了准备。
上百万养精蓄锐已久,精心挑选出来的战兵精锐,已经聚集在了城北大营。
大军中的先天大将,陆渊的分身、皇子皇女们,合计二十位先天宗师,也已经齐到城北大营。
梁军楚军一半的精锐力量,此时已经严阵以待,等着已经上钩的徐军到来。
现在诱饵已到,两军先锋甚至已经打起来了,一切都如陆渊希望的那般,迅速发展着。
当然。
目前的进度,也如梁人、徐人所愿,按照他们的期望发展着。
所谓的引蛇入洞,当然不是楚军高明,徐人蠢笨,看不穿这里面的陷阱谋划。
对方当然知道楚军不怀好意,也知道此事前往大梁,肯定会艰难重重,充满着危机。
但哪怕知道了,徐军还是要来。
因为大梁,他不得不救。
梁国,他也不得不帮。
青平郡,他也不能不要。
甚至是楚军,徐军也不得不打。
有着以上这些无法绕开的因素在,那么哪怕明知前面是坑,徐军也得往前面的坑里跳。
左右都是要打一场的。
如果不救梁国,等梁国覆灭了,徐国也活不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碰上一场。
看看是你的坑深,还是我跳得更远。
这么一场周瑜打黄盖的战争,就这样以这么一种荒诞的方式,在梁郡上演了。
不过这场剧幕,暂时没那么快结束,最少也要持续个十天半月的,才能演完上百万人的戏。
所以陆渊也只是关注了一下战争的开头,确认楚军这边并没有落入下风,反而占据了不小优势后,便没过多关注了。
他的精力,重新放到了其它事情上。
比如,这边刚刚收到了一条消息。
七月二十日,东路行营总管青玄子,在鏖战数月后,终于在任城郡取得突破。
在乘城之战中,大破梁人任城守军,斩敌二十一万,俘十七万人。
随后,大军趁势席卷任城,预计扫平全郡,也就在这几天了。
而此郡一失,梁国最重要的后方基地,胶西、东莱二郡之一的胶西郡,就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