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七十章 琼林宴(2)

第一千零七十章 琼林宴(2)(1/2)

    元祐三年六月乙酉(初十)。

    琼林苑中,百官齐聚,鼓乐齐鸣。

    赵煦坐在上首,靠着坐褥,看向在这殿中的群臣。

    在京元老、两府、两制大臣、馆阁学士尽皆在场。

    除了正旦大朝外,少有能凑齐这么多重臣的场合。

    看着大臣在这庭上,交头接耳的互相说着话。

    赵煦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与身边的童贯暗示了一下,后者立刻上前附耳。

    赵煦轻声问道:“童贯啊,可知今年的探花郎都是谁?”

    探花,在如今还不是科举考试第三名的专属称号。

    只是新科进士约定俗成的推选出来的门面代表。

    过程甚至相当民主——由新科进士在期集局中,一人一票选出来。

    一般是两人,按惯例通常是以年轻、容貌佳、好风姿者充任。

    正如唐人所言: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唐代的进士们,对于能当选探花郎,也是非常兴奋,与有荣焉。

    毕竟,这可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的证明自己是大帅比的机会!

    所以,哪怕到了晚唐时节,天下文人,依旧对探花郎的头衔,趋之若鹜。

    比如昭宗时的进士翁承赞,在被推选为探花郎后,就兴奋的写下了: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但到了大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

    进士们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能明码标价了。

    自然,这探花郎的选举,也就乌烟瘴气起来。

    孔方兄的力量,开始深刻介入每年期集局内的探花郎选举。

    于是,种种怪事开始出现。

    当然,明着的贿选,没有傻子会做。

    不然,一旦传出去,名声立刻就要臭大街,同时所有人都要遭殃。

    但,各种雅贿、暗赂之事,从来不缺。

    士大夫们固然捶胸顿足,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斥年轻人没有道德,为铜臭所污。

    但没什么卵用。

    因为,汴京城不似长安,没有大量的‘杏园’。

    探花郎们不再需要出去抛头露面,采摘花卉。

    这样,探花郎们的美丑、年龄、风姿,外人就难以知晓。

    而期集局又是一个相当封闭,且只属于新科进士的小圈子,外部力量难以监督。

    只要注意一点吃相,别把又老又丑的老登选成探花郎,还让外人知道了就行。

    所以,后来的赵佶,才会忍不了,干脆将探花郎变成了科举名次——探花成为第三名的传统,由此而来。

    但赵煦对此却看得很开。

    期集局内的探花郎选举,不过是进士们自娱自乐的事情而已。

    他并不打算干涉。

    相反,赵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

    可以从中窥探出,新科进士们的素质。

    也能从中知晓,这一批进士里,谁最有钱或者谁的社交水平最牛!

    童贯能在历史上,作为六贼之一,遗臭万年,这记性自然是一等一的。

    只是略一沉吟,便禀报道:“大家,臣听说今年期集局中推选的探花郎,一为进士第三名谢潜,一为……”

    他犹豫了一下,才报告:“进士第七百零三名,熙州进士包诚……”

    “包诚?!”赵煦乐了。

    谢潜能当选,赵煦不意外。

    这位成都路的进士,很是年轻——今年未满三十,且姿态仪容,皆是上上之选。

    同时还是省元(贡试第一),家庭跟脚也好。

    乃父谢公望,乃是蜀地大儒,在成都讲学十余年。

    其与兄长谢湜,十几岁的时候,就前往伊川书院,拜在二程门下。

    程颢去世后,奉程颢遗命进京‘报效君父’。

    这两兄弟是第一批公考吏员。

    也是公考吏员里的佼佼者!

    先后在街道司、店宅务任职,后来又去了开封府下面的县镇办差。

    清正廉洁,为人质朴,在开封府上下,广受赞誉。

    无论是过去的蔡京,还是现在的钱勰,都曾褒扬过这对兄弟。

    只能说,不愧是程颢高徒!赵煦甚至都听说过他们的名声——这对兄弟的珠算技术,在整个开封府都是顶尖的!

    连刘惟简,都曾借调过他们去对账!

    但……

    包诚是什么情况?

    熙河路的蕃官们,进化的这么快?

    这就跑步进入了封建士绅社会?打入了地主士绅集团内部?

    赵煦怎么感觉有些科幻呢!

    自古文人相轻,大宋的文人,尤其如此!

    以赵煦所知,大宋的士大夫们,别说对属于夷狄的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