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零六章 活字印刷开始(三更)

第两千零六章 活字印刷开始(三更)(1/2)

    顾正臣止住了吕常言的话,站在桃花下良久才说道:“去准备热水吧,其他事不用管了。”

    吕常言老脸笑了笑,转身离开。

    摘了桃叶夹在指尖,顾正臣怅然若失。

    朱守谦死了?

    死了就没必要安排灵柩去云南了,要知道这可是夏天,酷暑难当的天,放在灵柩里别说运到桂林了,应天府都出不去便臭烂了。

    可朱元璋说他死了。

    怎么说,老朱是可以利用特权赦免朱守谦,也可以囚禁朱守谦到死,皇权在他手中。

    但老朱还是说,朱守谦死了。

    为了这个侄孙,皇帝罕见地欺瞒天下人,自己还能说什么?

    只是这样一来,正义、公道算不算来了?

    官场啊,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公道,这里只有权衡、算计、合适与不合适,解决不了的是层出不穷的矛盾,停不下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斗争。

    拉着严桑桑去沐浴,结果沐浴完了才发现白沐浴了,洗出一身汗。

    朱守谦的死并没有引起轰动,朱七巧、王寡妇、杨川等人的下场顾正臣也不清楚,一场巨大的阴谋只冒了个水花,然后就归于平静。

    净罪司的过去被掩盖了。

    公子的图谋也被粉碎了。

    可事情当真就到此结束了吗?

    赵仇没有抓到,孟福这个家伙也没有落网,这一次让他们逃走,下一次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只是,顾正臣参与不了其中,也没有可以调动的人手了。

    集贤院。

    庄武看着面前二十余匠人,拍了拍手:“我们完成了活字印刷的数十次测试,结果你们也看到了,与雕版印刷相比没什么区别。排版上精准整齐,字迹清晰,笔画完整,粗细均匀,字形美观。按照测试来看,已具备了大规模印刷典籍的条件。”

    匠人们喜笑颜开。

    这些人过半是从福州跟着庄武来到金陵的,为活字印刷付出颇多。

    庄武侧身,走上前躬身喊了声:“王爷。”

    朱棡心神有些不定,思绪有些乱,被庄武喊了声,这才想起今日之事,强打精神将钥匙取了出来,放在桌子上:“金属活字印刷成了,是文教的大事,你们定能在史册中留下姓名。”

    “《航海八万里》的书父皇一直盼着尽早出版,既然通过了所有测试,那就准备刷印吧,第一批,两万册,纸张已经自建阳运来了,现在开始吧。”

    庄武拿过钥匙,将木匣里的《航海八万里》取出,交给谢三,然后对匠人道:“准备排盘,一次四盘。”

    匠人应声。

    众人进入活字印刷房内。

    谢三打开《航海八万里》,沉声道:“第一回,八万里外生至宝,六千万民生寄帝王……”

    一个匠人转动转轮排字架,伸出手在对应分区里取出金属活字“第”、“一”、“回”等,转轮排字架如同一个圆形桌面,轮盘直径七尺,底下有轮轴,可以站在一个位置上不走动,通过旋转取字。

    轮盘按照拼音声母为准划定区域,以便于找字,快速取字。

    随着一个个金属活字取出,则被另一个匠人排版到铁板字盘之内,这些字盘也是特制的。

    以前活字印刷总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整齐,印刷的时候字迹对不准,错落问题很突出,原因就出在了活字印刷摆在铁盘里之后多多少少有些缝隙,刷印的时候会有所移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人采取的举措是先在铁盘之中预先敷有松脂、蜡和纸灰混合的药剂,排满字之后烘烤铁盘,使药剂熔化,再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之后,排版便固定了下来。

    但这就有个问题,一是药剂需要成本,二是无论是排版还是拆版时,都需要烘烤、冷却,若是涂抹药剂不均匀,还会导致不够平整、字对不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庄武耗费了一年多时间,直至听闻格物学院许多器件是“标准化”制造,这才找到了突破,设计出了一种特殊可以凹嵌活字的铁盘。

    为了适配这种铁盘,降低成本,金属活字也不再采取四方块的方式,而是采取上面四方,下面快速收缩一根细小的柱子,这样一来,金属活字的成本便降了一半,底部的柱子也可以嵌入至铁盘镂空的位置,严丝合缝,配合木楔挤压固定,便不再需要任何药剂。

    只是这种活字印刷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按声母找字,需要匠人必须了解拼音还认字,这与雕版就不一样了,雕版匠人不需要认字,看一眼什么样子,雕就是了,不管是什么。

    谢三的法子也很简单粗暴,不认识字,那就学,一年学不会拼音,认不满一千字就走人。

    匠人谁愿意离开这里,在这里干活拿到的月钱可比往日做其他多了两倍,家人就靠着自己过好日子呢,就因为不努力被赶走了,那实在是太委屈。

    排好版,两次检验之后,刷墨,便是拓印,头顶悬挂着的平板拉下来,压过之后升起平板,便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