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嫡女凤曦,乃中宫皇后谢氏所出,自幼聪慧淑慎,心怀家国。昔年边境告急,其亲往安抚民心,助朕稳定朝局;今良种之策治世之方,更是造福万民,功在社稷。
为彰其忠勇仁义之功,朕今特下此诏:晋封凤曦为镇国公主,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仪仗等同于太子。望其日后仍以家国为重,辅朕共守江山,垂范后世。
钦此!”
哗!
虽说不少大臣早知盛德帝的心思,也清楚如今太子与四皇子谋逆,这储君之位落在凤曦身上是铁板钉钉。
可怎么说呢?
他们就是觉得对方不太有储君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个闲散王爷……
可偏偏这疯子还真办成了不少实事,如今朝中更是有不少实干派拥护她,眼下脸上的笑都快掩不住了。
“儿臣接旨。”
凤曦简单的行了个礼,表示别编了别编了,再编要翻白眼了!
百官则在她接旨后纷纷跪地,一个个闭着眼睛高喊镇国公主千岁,有的人更是喊着喊着就流下泪来,以至于声音中都含着哭腔。
凤曦:“……”
看了就差哇哇哭的李次辅等人几眼,凤曦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真有了。
更可恶的是,祁霄这厮还站在她身边偷笑,并且一点都不怕被她抓到。
这不,当她的目光扫向对方时,这厮竟笑的更欢了。
“既然镇国公主一事已定,那就都来说说太子与四皇子谋逆的事吧。诸位爱卿,朕是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啊。”
盛德帝端坐在帝位之上,目光威严的扫向下方每一个人。
终于,李次辅第一个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以为太子等人意图弑君,其罪当诛。但念在其麾下也有被利益裹挟,又或是被迫参与之人,臣恳请皇上只处决部分祸首,对其余参与者予以宽待。”
如今首辅方乾随太子锒铛入狱,他李次辅便成了百官之首。
有他带这个头,朝臣们自是挨个上前各抒己见,理论也大可分为两派。
一就是与李次辅一般,希望只处决祸首,对其余人则尽量宽待甚至是赦免。
其二则认为太子等人罪大恶极,其手下人亦是包藏祸心,除小部分参与此事实属无奈的人外,其余人都该给予严厉的处罚。
许是太子与四皇子谋反一事实在没得洗,朝上竟也没有傻子凑上来求情。
所以对这些人的处置也很快有了结果。
太子凤璟作为祸首,自要立刻废去太子之位,为保留皇家体面,盛德帝特许其不用当街处斩,他会派内侍前去赐毒。
而贵妃方莹,首辅方乾,以及一众方家人皆为重犯,将在三日后的午时于闹市处斩。
当然,不止是他们,还有一部分此次谋反的密切参与者,他们也将献上自己的项上人头。
四皇子虽参与了谋反,但到底没出什么力,就连随同进宫的也是个假货。
所以盛德帝念在父子之情,决定只将其与淑妃楚棠贬为庶民,并将二人名下所有房屋地契财物收归国库。
以上处罚可以说是又震慑了有心人,又安抚了一些下位者,让朝堂上下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毕竟国家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如若大肆杀戮必将引起世族暴乱,到时候损耗的依旧是他们大昭的国力。
“殿下,下面人传来消息,说罪太子吵着闹着,竟非要见您一面。”
早朝散后,赵喜笑着凑到了凤曦身边。
“皇上说了,若您想见他便去,若您不想见我们便权当不知此事。”
凤曦一愣,然后道:
“什么?你说什么?本宫耳朵聋了听不见呢。”
说罢都不等赵喜接话,她就拉着祁霄头也不回的往宫外去了。
赵喜:“……”
有时候吧,他觉得罪太子也挺惨的,毕竟谁受得了这样的对手。
本想死前说些要乱人心的话,又或是告诉对手些秘密,可自己的对手倒好,那是对他要说的话半点儿不感兴趣……
“干爷爷,那罪太子那儿……”
一旁小太监恭恭敬敬的问道。
“还能如何?”
赵喜冷笑:
“酒不喝就灌进去啊!”
“是。”
京城,沈府。
“传皇上口谕,太子与外家结党谋逆,罪该当诛。朕念三公主凤鸢年少,系为奸人所惑,非主谋,特免死。即日起,废公主位,贬为庶民。逐出皇城,永不得入!”
宣旨太监朗声传谕,尖细嗓音在沈府众人耳边反复回荡。
而作为这道口语的主角,昔日的三公主凤鸢早已泪流满面,跌坐在地的身体更是忍不住颤抖起来。
她是今儿个一早被人从天牢里叫醒,然后犹如丢只阿猫阿狗一般,囫囵丢到沈家门前的。
她是沈恒的妻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