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娘子,且慢 > 第186章 今夜月明人尽望(九)

第186章 今夜月明人尽望(九)(1/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当张玥儿写完最后一个字,轻轻搁下毛笔时,张宥亦颤抖着复诵完了最后一句。

    除了李良之外,所有人都呆愣的瞪大眼睛,久久说不出话来。

    或许有人想要评一评这首定然会载入史册、与日月同辉的绝世名篇,但却无人认为自己有这个资格。

    “小、小妹,你......”

    声音颤抖,张宥一点点扭过头,看向呼吸已变得平稳的张玥儿。

    他眼中充斥着无以复加的惊愕之意,令他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问张玥儿是如何作出此诗的么?

    万籁俱静,唯有窗外那轮圆月挂在夜空,银辉倾洒大地,给世间万物都覆上了一层白霜,似乎是在呼应那句“千里共婵娟”。

    “父皇,诗作完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玥儿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转身,看向一脸错愕的张景鸿。

    一缕青丝散落下来,脸上仍残留着浅浅的泪痕。

    不过张玥儿的表情却再无半点绝望,只是将视线又移到姜屏月身上,轻声问道:

    “娘娘,不知此诗你觉得如何呢?”

    ......

    ......

    岸边,岳亭选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问月亭的。

    “岳老,情况如何?”

    “皇上和娘娘可夸赞你的诗了?”

    “你可提了听选之事?”

    小船才刚靠岸,身穿儒袍的读书人便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向岳亭选。

    后者毕竟是定州出身的进士,因此众人的关切大都发自真心。

    但很快大家便察觉到了岳亭选的不对劲。

    面色呆滞,行动迟缓,表情茫然......

    怎么?

    难道是没能求到官?

    可即便没能如愿,也不应该是这般落魄模样啊。

    “岳老,到底怎么了?”

    “是啊,你可急死我们了!”

    “该不会是皇上觉得你的诗不好吧?”

    “不会吧,这诗哪怕算不上极佳,可也绝不差啊!”

    “依我看定是魏明海从中作梗!”

    “岳老你倒是说句话啊!”

    叽叽喳喳议论作一团,围拢的人越来越多,场面也越发混乱。

    而岳亭选至此也终于稍稍回过神来,环顾四周后嘴唇颤抖的吐出四个字——

    “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

    众人一愣,不知道这事怎么又扯到了张玥儿。

    岳亭选并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回头望向河中已驶出一段距离的花船,嘴中喃喃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议论声渐渐停下,晚风拂过悬于亭中的灯笼,卷起清凉入涟漪。

    几十号读书人皆定定的看着岳亭选,周遭越发寂静,直至鸦雀无声。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www..cc

    河边楼台鳞次栉比,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众人不再看岳亭选,皆不自觉的举头望月,甚至已有人湿了眼眶。

    此时此刻,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了岳亭选的声音和一轮圆月,缥缈且悠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亭里亭外,无人作声。

    许久过后,有人缓缓转头看向刻在亭柱上的“举杯问月来,一诗唤云开”。

    两相对比,这句曾被定州文士引以为豪、由诗圣杜安所作的名句,如今看起来竟如此平庸。

    “从今往后,恐怕再无人敢作中秋诗词了......”

    不知是谁喃喃叹了一句:“余词尽废,余词尽废啊......”

    ......

    ......

    花船是在亥时初靠岸的,比原计划早了足足半个时辰。

    船刚停稳,张景鸿便一言不发的带着姜屏月径直下了船,而张玥儿则静静坐在原处,两人没有任何沟通。

    自己女儿作出了一首绝世名篇,讲道理是个当爹的都应该为之自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