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漫漫仙途从争霸开始 > 第15章 老狐狸宋濂献策,浮云山庄园落成

第15章 老狐狸宋濂献策,浮云山庄园落成(1/2)

    下朝之后,朱雄英回到春和宫。

    放出辘轳剑,朱雄英笑道:“如何,我没食言吧?”

    辘轳剑欢快转了一圈,剑柄三点头,聊表谢意。

    “道谢就不必了,咱们谁跟谁呀。”

    辘轳剑又转了个圈,自己回了芥子袋。

    另一边,宋濂回到公房,看似在处理公事,实则心事重重,眉头紧蹙。

    放衙后,回到家,想到太孙殿下执意抬始皇帝入帝王庙,宋濂暗暗担心。

    吃过晚饭,宋濂终是决意为了江山社稷做一次逆流者。

    重新换上官袍,宋濂念了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龙行虎步直奔皇宫。

    这会儿宫门都落锁了。

    但听报宋濂求见,皇帝还是准其自门进来。

    “爱卿,吃过晚饭了吗?要不要咱让御书房给你做点吃的?”于武英殿召见宋濂后,皇帝关心道。

    宋濂抱了抱拳:“多谢皇上关心,臣吃过晚饭了,皇上若是还没吃,可以先把饭吃了。”

    “咱也吃过了,是咱妹子做的晚饭,高粱米饭,还有酸豆角炒鸡蛋泡和白菜、豆腐汤。”

    宋濂接话:“皇上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节俭,百姓有您这样的圣君,是百姓之福,也是华夏之福,只是……。”

    朱元璋问:“只是什么?”

    “只是一个朝代强盛与否,不能只靠某一位皇帝,须得多位皇帝接力。

    目前看来,太子性情端正,处事干练,又胸怀下,仁慈有礼,是一位合格的后继之君。

    而太孙嘛……,就不好了。”

    “如何不好?”

    “早年间,太孙代皇上主持水陆法会,后又携雨水妖精王拯救旱灾,颇为可圈可点。

    只是湄洲历险后,太孙性情大变,又在云南历经战火,整个人有些急功近利、残暴。

    那倭奴几百万降兵,他杀就给杀了。

    今日他又将秦始皇抬入鳞王庙,这……。”

    “哦?爱卿觉得始皇帝不该入帝王庙?那你在朝堂上为何不出面讲话?”

    宋濂摇头:“始皇帝并非不该入帝王庙,只是他原本并不在帝王庙中,何必非得强行抬入?

    今日朝堂之上的情形,皇上也看见了,那些官儿都要急得跳脚了。

    等消息传开,转不过头脑的众多读书人必然议论纷纷,何必呢?

    若是不提这茬儿,不就省了这桩事?

    再者,太孙纵然要提,大可找个官儿来提,何必亲自冲锋陷阵?

    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是一国储君,有的是人为他卖命不是吗?

    当然了,太孙还年轻,没怎么在朝堂之中磨砺,处事失当在所难免,事情到底是被他办成了,就算有些后遗症,相信也造不成多大损伤。

    只是从这两桩事中,可看出太孙有极强的报复心和建功立业的决心,且习惯于战场之上的明枪暗箭,性情疏阔,而对于官场中的绵里藏针、拉党结派等一无所知,长此下去,并非好事啊!”

    朱元璋冷着脸问道:“所以呢,你打算让咱怎么做?把太孙废了吗?”

    “臣星夜只身前来,自然不是为了废太孙。

    臣只是觉得太孙缺少历练,故希望皇上能对其多多关照。”

    “好一个多多关照,你可真是个老狐狸。

    吧,你想让咱怎么关照他?”

    “所谓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难以厘清,一向是最磨砺饶。

    左右太孙也不去率兵北伐了,闲在京城也是不美,不如让其主管一地,也好叫他尝尝什么叫真正的钝刀子杀人。

    当他能在底层官员和吏之间游刃有余,当他能够明白哪怕一粒米都难能可贵,他的性子也就转过来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你跟咱想到一起去了。

    咱如实跟你吧,其实好些前,咱就在考虑怎么安排咱大孙儿了。

    也好,明日你便上奏一番,咱顺势将他安排出去磨砺几年。”

    宋濂道:“离得近了可不行,恐皇后和太子妃思念太孙,常派人探望,搅扰了太孙心绪。”

    “离京城近了还不行?那你,派到哪里去?”

    “云南收复时,因皇上的皇子们大多年幼,恐镇守不好,故留了沐英在云南。

    时日久了,只恐高皇帝远,沐家在地方上勾结串联,作威作福。

    纵然其一心为国,几代人后,后世皇帝也未必容得下他们,不如早早约束,以免遗憾。

    不如把太孙派过去治理几年,则一来太孙得到历练,二来沐家可以抽身。

    三来太孙曾在云南督军,有一定威慑力,派去后可以震慑躁动的野心之辈。

    四来各族见自己得到重视,必对大明心怀感激,加快归化。”

    朱元璋拍了下巴掌:“好主意啊,宋爱卿,你可真是咱大明的镇国柱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