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第一天碑 > 第447章 大朝会

第447章 大朝会(1/2)

    开明九年,元月三日。

    春天了,雪融了,人又多了。

    ……

    皇宫,永政殿。

    间隔十多天的休朝,又是新年,再度重启之后,是一场大朝会。

    圣人高高在上,众人不敢直视,要是多看几眼,不难发现圣人胖了一圈。

    “诸位爱卿,有本启奏!”

    圣人虽然胖了一圈,但他显然也养得不错,话语间中气十足。

    左右二相对视一眼,还是雄非鱼动作更快,先一步出列,高声道:“圣人。

    臣有本启奏,南方蛮族,白林族有异动,公然不尊朝廷,抗拒进贡……

    时值新年,臣认为,朝廷应派人南下讨伐白林族,扬我国威。”

    圣人看着雄非鱼,开门见山:“右相认为,朕该派何人而去?”

    白林族只是一个小族,圣人不在意,讨伐不讨伐,也就几千兵马的事。

    不过新年,还是要讨一个彩头。

    雄非鱼闻言低首,只是将笏板高举:“臣不善军事,请圣人恕罪!”

    圣人似笑非笑,看透了这个老狐狸。

    本该推荐人选的是兵部尚书,但窦恬革职之后还无人继任,暂时空缺着。

    兵部,还有两个侍郎。

    其中一人姓张,张侍郎,他站了出来:“圣人,臣举荐宁远将军雄览,雄将军入军中学习已久,经验丰富。”

    毫无疑问,他是九皇子一方的人。

    宁远将军是武官职,不过只是一个挂着闲职的杂牌将军,正五品。

    杂牌将军,正五品到正四品不等。

    “圣人,臣以为昭武校尉窦宁文武双全,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另一人,太子一方的齐侍郎则是极力推荐窦家旁系之人,窦宁。

    昭武校尉,是正六品的武散官。

    其余人纷纷附和,太子一方的支持窦宁,九皇子一方的自然支持雄览。

    至于中立的人,两不相帮。

    雄览与窦宁,两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官阶不同,背后支持也不同。

    圣人稍稍一抉择,便有了主意:“那就雄览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喏,谨遵圣命。”

    雄非鱼闻言心中窃喜,淡然应声。

    圣人一开口,便是盖棺定论了,所有人明白,闭口不再谈此事。

    左相江攸之一直老神在在的,等此事了却,他才迈步到中间。

    “启圣人,今年大雪,北地受灾严重,恐春夏无食……

    臣认为,应从南方调粮……”

    江攸之举着笏板,高声道。

    “不可!”

    司农寺卿桃山闻言立马站了出来,他摆着手,脑袋也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

    江攸之等人的目光顺着他的声音落在他的身上,让他打了一个寒颤。

    “南方去年收成也不佳,没有多少余粮了……臣以为,应从国库调拨。”

    桃山心中一横,顶着压力说了出来。

    圣人看着他,一言不发,而众大臣察言观色,更是大气不敢喘。

    国库?国库里还有几个钱?

    就在气氛越来越冷的时候,户部尚书纪固站了出来:“圣人,臣有一个建议。

    南方调粮不可行,离北地路途遥远,不仅过程费时,且损耗严重……

    臣以为,可就近向各地豪绅集粮,南方用于南方,北方用于北方。

    中间区域的钱粮,也用于北方。

    这样一来,可保北地百姓安然度过上半年,也不会加重南方百姓的负担。”

    “纪卿说的集粮,是怎么个法子?”

    圣人显然被这个方案说动了,他看着纪固,也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遣凤旗禁军的几支去运粮,沿途之中,顺道协助各地官府,剿匪。

    必要时,杀一儆百。

    此举,一石三鸟。”

    豪绅大多是为富不仁的,他们一个二个很惜命,不可能负隅顽抗。

    只要立起“表率”,恐怕运粮队还没到,他们就先在路边备好了钱粮。

    毕竟这个“匪”,是不听话的人。

    念及此,江攸之与雄非鱼率先站了出来,各自捐出来一大笔钱粮。

    然后众大臣从前向后,一个接一个地陈词激昂,慷慨解囊。

    周穆是不差钱的,但他为了合群,与左右之人报了一个差不多的数。

    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捐钱捐粮只是这一件事,在赈灾的路上,周穆早已走在了前列。

    施粥之善举,周屠夫从未有变过。

    北地赈灾一事有了对策之后,众大臣换了话题,不愿再多谈。

    接下来,众大臣畅所欲言,将堆了十多天的事情一股脑地奏了上去。

    以至于到后来,圣人烦了,让有些小事自行定夺,不用再上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