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百右腕一动,刀一稍提,四尺长的刀身横抽而回,成为阻在陈至这记横斩前护栏。
单刀看走,第二合既刀上锋艺招势已显,陈至、李百百两人与刀法配合的身法、空出之手用法便是能见高低之处。
两人各在这些刀法的盘外招上,现出不同锋艺妙处来。
这合中是陈至主攻,他的刀法和身法的配合更是大方豪快,居然是又现刀路之上独特回刀刀势,倒勾一记的单刀反在拦在刀前的李百百长刀刀身之上借力,借机陈至左脚飞起,乃是一记高位踢击。
李百百则是空出之手掌上推前,毫不用作出回避之举便将长刀刀身推出几分,牵动陈至以刀借力之处,让陈至这手高位踢击离了他的身。
若是陈至身形回得稍慢些,李百百只要左身一潜,自己长刀下一钻,便可以空手之击重占优势向陈至发难同时提起长刀再变凌厉之眨可陈至偏偏一记高位踢击落空之后有若鹞子翻身,虽然动作大了些,体势回复得却极快。
“搏击士”宋吉停下脚步,他本来看着两榷路已显,想要配合李百百从旁攻击,陈至却实在回身得快,让他踏出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成为似乎想趁机动作却不敢动作的尴尬之人。
李百百若是想要趁机追击,其实一样做得到,无非没有陈至回身若慢时那么轻占上风而已。
他没有追击,却是因为终于从陈至两次回刀锋艺之中,看出了东西。
正如东海异人馆为了培养“搏杀士”宋吉而在日常经营之中收集各路拳谱,延请四方名师一样,对于“狂刀士”李百百,东海异人馆自然也少不了这些照顾。
所以“狂刀士”李百百虽然未能亲踏过欲界土地一步,却对欲界刀法名家和传闻中的刀法特色如数家珍。
李百百心中更信眼前这名“陈定臻”绝非传闻中的“闭眼太岁”:他分明是在欲界江湖中销声匿迹的“双面刀鬼”梅传仁的传人,此刻他用的不正是那以回刀刀势见长的“威刀法”?!
认知是个古怪的东西,有时候人对自己认知的来源产生依赖,对于出于自己本来认知的结论反而比亲眼所见更加坚定不移。
李百百借着东海异人馆为其收集的丰富资料,不光了解欲界刀法锋艺名家的武学特色,更对这些刀法名家的历史也同样有所了解,这其中便包括欲界黑道名人“双面刀鬼”梅传仁。传闻之中,“双面刀鬼”梅传仁不敢应战通明山庄凌氏“试剑怪物”凌绝,才遁入江湖暗处销声匿迹,若陈至真是传闻中的“闭眼太岁”,那身为“试剑怪物”的弟子该比常人更难找到梅传仁的下落,更别去学他的刀法。
正是因为这层认知的根深蒂固,李百百更加怀疑“搏杀士”和“冒名士”根本是堵错了人。
“搏杀士”宋吉也同样疑惑和焦虑,他的疑惑却是陈至此时的战法与其重视防御,不如干脆还给对手留下余地,显得太过“仁慈”。
宋吉是见过陈至出手的,而“行诛刑无恩”残杀之招的凶残和“证极刑自刑”的高效率制敌都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这印象和李百百的认知一样根深蒂固。
宋吉虽然不知道“行诛刑无恩”和“证极刑自刑”的名堂,但是他也是一名高手,能够明显看出当时的陈至和自己今所见之人,根本从作战风格上都有最为明显的差异,这个“陈定臻”的出手太过仁慈了。
因为这份仁慈,“搏杀士”宋吉便想趁机发难配合,也没能在这短暂交手的两合之中找到把握十足的机会。
一个人可以在战术上造假,却没法让自己动武的风格和自己的性格背向而校陈至“仁慈”的出招也给自己留下了转为守势时的余地,这和宋吉之前所见“闭眼太岁”的风格确实完全两样。
“搏杀士”宋吉甚至开始怀疑是否“闭眼太岁”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投到哪家刀法名家门下,而自己之前拦住的根本是另一个人?
他这个当事人都开始不能确定,其他饶心思,就只有偏离事实更远。
李百百、陈至交手不过两合,在旁人看来也不过是一眨眼多一会儿的功夫,似乎是拜陈至“仁慈”作风之故,从旁看来甚至双方更像只是好友过招一般。
旁观之人中只有英步野最为激动,他对陈至的武功深浅最为关注,比其他旁观者更能体会这两合细节中的妙处。
李百百和宋吉便能挥去心中疑惑暂时不管,始终还是有一难题压在他们心上——陈至战法太过无隙可乘,若其他自己人一压而上的时候他仍有余力帮其他人稍阻攻势,只怕目的很难达到。
陈至心中其实也有些急切,他的急切却是针对“自己”而生:若成拖战,对方始终人多,乱战之中更有出手机会,他被耗些力气也不是好事。
陈至双眼一眨,当着眼前众多敌人眼珠稍转,笑意出现在嘴角,准备下一次仍是由他自己采取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