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复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慕容龙城微微叹息,缓缓回到王座之上,从王座旁取出一份慕容家族谱。
其中不仅有慕容博、慕容复,这些慕容家族近几代的子孙,还有昔年建国时的帝王。
慕容龙城双手摩挲家谱,异常低沉道:
“我慕容家乃鲜卑大族,有过辉煌的历史,虽几度沉沦,国破家亡,却矢志不渝,几番复起。”
“纵观历史,遍数九州,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我慕容家这般的势力。”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不仅因历代先人留下的宝藏,更因我慕容家与生俱来的意志。”
“相较于前者,我始终认为,后者才是我慕容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强盛的根基。”
到这里,慕容龙城示意二人走上前,将手中族谱交给二人,淡淡道:
“我早已过,一代人有一代饶使命。”
“早在两百年前,我举全族之力,起兵与群雄争锋,可惜功败垂成。”
“我的时代已经过去,慕容家的未来由你们做主。”
“我知晓你们心中的顾虑,不愿因此事动用宝藏,更是在考虑另一件事。”
“我不想逼迫你们,也一直给你们时间考虑,但我却不得不告诉你们,时间不多了。”
慕容龙城威严的脸庞上,隐隐浮现几缕期待、彷徨,好似遇上了何等重大之事。
慕容博、慕容复相视一眼,慕容博走上前道:
“老祖!”
“可发生了什么大事?”
慕容龙城点点头,叹息道:
“想来你们也知晓,我们慕容家的来历。”
“早在数百年前,我们鲜卑族的前身东胡盛极而衰,受到了匈奴的挑战,形势越发严峻。”
“不仅族中出现不同声音,根据所处地域不同,将各自领地鲜卑山、乌恒山,作为划分依据。”
“虽因匈奴的威胁,并未完全分裂,但鲜卑、乌恒的法,却已在暗地里流传。”
“我们慕容家就归属鲜卑一支,还是鲜卑族中屈指可数的大族。”
“在那时,我们慕容家的族长,就看出东胡气数已尽,连带鲜卑也将受到匈奴奴役。”
“为了寻找出路,他暗中联合了鲜卑族中,另外几位大部族的族长,其中包括宇文部、段部、拓跋部等。”
“他们约定一同举兵,武力逼迫鲜卑族中,剩余的部族首领,让他们自行离去,寻找出路。”
“在此之后,几大部族的首领,长途跋涉,不远千里来到了大隋皇朝。”
“恰逢那个时代,隋地处于战乱,尚未有大一统势力,是发展的好去处。”
“几大部族也安心留下,凭借卓绝的实力,迅速崛起于北方,一度成为北方主宰。”
“我慕容家就曾称雄北方,先后建立几大王朝,若非最终败于拓跋部之手,或许也能开辟不世伟业。”
慕容复点点头,越过慕容博,激动道:
“老祖的没错!”
“如今我慕容家族,最大的两个宝藏,一个来自老祖,一个就来自那个时代。”
“往上追溯,我们大宋这一支,也是因当时战乱,不慎流落于此。”
“只是因后来,形势变化太快,为了留一条退路,方才没有回返故地。”
“但从血统论,我们也是慕容家嫡传,与昔年隋地的诸燕一脉相常”
“若非如此,隋地的那位老祖也不会在临终前,将宝藏托付给我们。”
慕容博走上前,伸手阻止了慕容复的感慨,转身向慕容龙城恭敬道:
“老祖!”
“往事已矣!”
“不知此时提起,到底有何用意?”
慕容龙城神色复杂,起身望向了遥远的北方,喃喃道:
“你们可知?”
“几十年前,匈奴诞生一雄主,名为冒顿,不仅一统了匈奴诸部,还灭亡了东胡。”
“如今九州已无东胡之名,只余鲜卑、乌恒苟延残喘,但也受到匈奴奴役,再无自由可言。”
慕容博、慕容复相视一眼,心中颇感震惊。
“果真如此?”
慕容龙城点点头,凝重道:
“在冒顿的率领下,匈奴发展很快,已成长为如今的域外三大巨头之一。”
“此人雄才伟略,实乃一代枭雄。”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在被匈奴击溃后,曾有鲜卑、乌桓大部,迁往了大汉疆土。”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来自大汉的信,正是鲜卑首领檀石槐所写。”
“信中指明,在他的率领下,已将鲜卑诸部一统,乌恒同样兵强马壮。”
“他想邀请我们返回鲜卑,与他们一同推翻匈奴统治,独霸大汉域外疆土,重塑昔年东胡辉煌。”
慕容博、慕容复心中一震,抬头望向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