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枪气素霓生 > 第43章 杨千钟

第43章 杨千钟(2/3)

,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前年母亲病逝。

    在下穷困潦倒大半辈子,今日得见主公,如何不是时来运转?”

    张崇义意兴阑珊的摇着手道:“少来,别一口一个主公,想一直跟着我,就赶紧改口,叫我公子。这些话以后不要再,给我烂到肚子里。”

    张崇义本来不信他这些鬼话,可他讲述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

    他的确出生于统九年,先帝在位十五年,今年是承光十一年,他马上就到十七岁。

    当年谶语血案,不止是满朝张姓官员和京城孩被杀,钦监一夜之间遭到血洗,里里外外数百人死于非命,大旗朝廷再也没有重建钦监。

    张崇义不想在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上纠缠太多,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听听就可以。

    他带着一脸兴奋的杨千钟,星夜兼程赶往北地郡。

    一路上,张崇义没有向杨千钟坦白真实身份姓名,这人妖里妖气像个神婆,不知是否可信。

    本想向他打听幽州战事,又怕他猜出自己身份,索性忍住不问,随便找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东扯西扯。

    这个穿着破破烂烂的穷书生,胸中果真大有丘壑,文地理,医卜星象,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不论谈及什么话题都能信手拈来,每每鞭辟入里,令人拍案称绝。

    张崇义渐渐折服,虚心请教下大势如何发展。

    杨千钟脱口而出:“昏君沉迷女色,朝中奸臣当道,各州诸侯均萌反意,就看谁率先揭竿而起。”

    张崇义道:“你何出此言?”

    杨千钟纯粹是个文人,脚力不如气胜高阶的张崇义,初时仗着身强力壮还能勉强跟上,数里后渐渐腿软筋酥,气喘吁吁,无奈道:“公子,你是习武之人,脚步轻快,我这百无一用的书生有些跟不上了,你要是想听我分析时局,还请放慢脚步。”

    张崇义哂笑道:“你要跟我混饭吃,可你跟不上我的脚步,如何帮我牵马执蹬?”

    杨千钟幽怨道:“公子此言差矣,我是文弱书生,一身本事尽在运筹帷幄之中,厉害的是脑子,可不是四肢。你把文缺猛将用,就是将千里马当驽马驱使,暴殄物呀。

    杨某这是明珠暗投,遇人不淑呀。”

    张崇义笑道:“这话倒也有理,行,我放慢脚步,你慢慢来。”

    杨千钟吐出浊气,胸中豪气顿生:“一个月前,朝廷因为郦宛丘的事情,准备查办潭州郡守郦元乐,派出使者到荆州传令,却被荆州大都督廉斩火烧诏令,使者被赶出荆州。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两个月前,朝廷因为税赋锐减,竟然不到承光初年的三成,明年各地官员的俸禄还差着一大截,想去打幽州的秋风,除流动渭水大营等直属兵马,还诏令北方各州郡共同出兵。

    原定出兵三万的并州,念及幽州的恩情,半个月前明文上报朝廷,拒绝对幽州用兵。这是第二件事。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证明各州各郡已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差有惹高一呼,大旗王朝恐怕就会土崩瓦解。”

    张崇义一个多月来都在逃命,不清楚下大势,听并州明目张胆地违抗朝廷诏令,颇感惊佩。霍鹏不愧是顶立地的大豪杰。

    如此一来,韩云山金淳中会不会恼羞成怒,对并州用兵?

    并州那身板,总共才六万兵马,还要分兵戍守各地城池险隘,能够用于机动作战的不到两万,能否扛住朝廷大军?

    不禁担忧道:“并州此次抗旨不尊,你朝廷会不会对并州发难?”

    杨千钟点头道:“朝廷当然震怒,听那位年轻的左仆射,将本要派往幽州的大军,调转矛头指向并州。

    不过朝中大臣众纷纭,金淳中大将军和各路诸侯对贫瘠的并州毫无兴趣,他们垂涎的是幽州的富庶。

    世人都镇北大将军府里到处都是金山银山,连茅厕都铺着金砖玉石,库房里的粮草军械足够各州支使十年。

    打幽州,各州跟着朝廷大军趁火打劫,多少还能捞点油水。

    并州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境内多是山地,自己都吃不饱,常年要靠朝廷粮饷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各路诸侯当心这一仗打下来,连粮饷都赚不回来,都不同意大动干戈。

    如今朝廷兵马驻扎在冀州境内,进退失据,喝着西北风,不闹兵变都不错了。

    这样的朝廷还能维持多久?”

    张崇义心中欢喜,却故意反驳道:“胡袄,谁镇北大将军府的茅厕铺着金砖玉石?张家崇俭戒奢,珍惜民脂民膏,绝不会铺张浪费。”

    杨千钟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张崇义道:“主公为何对镇北大将军府如此熟悉?”

    张崇义讪笑道:“我是幽州人士,自然知道张家的事情。”

    杨千钟紧紧盯着张崇义,似笑非笑道:“公子何必掩饰?属下已经猜到公子的身份。”

    张崇义心中一凛,故作镇定道:“我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平民罢了,有什么好猜的?继续赶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