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 第1354章 只道寻常

第1354章 只道寻常(1/2)

    “咣哧咣哧咣哧……呜呜……”

    连接北平、奉天两地的奉山铁路上,一列普通的黑皮客运列车正喷吐着浓密黑烟,向着奉天方向疾驰。

    左侧群山连绵起伏,宛如蜿蜒的巨龙。

    右侧碧海波涛不惊,恰似一面湛蓝的镜子。

    火车犹如一条钢铁长龙,在群山与海岸交界之处穿梭而过,画面唯美而壮观。

    列车车厢内,人头攒动,喧闹异常。

    无数提着大包小包的百姓们或坐或站,满满当当的分布在车厢内,显得颇为拥挤。

    聊天声、孩子哭闹声、售卖声混杂一起,一片人间烟火。

    靠近列车中间位置的一个车厢里,人群相对稀疏很多。二十多个穿着崭新军装的战士分散坐在车座上,隐隐保护着坐在中间的几人。又有一些便衣人员分布在外围,紧盯着周边可疑动向。

    车厢中部,八路军前线总部付参谋正和奉命调研东北情况的两位老家干部坐在车椅上,一起转头观望着车窗外正在不断后退的景色。

    时值九月,辽沈大地还是绿草如茵的时节,车窗外一片青绿。

    铁路两旁,大片大片的农田已经荒废,荒草茂盛,鸟雀纷飞。

    又有很多农民模样的人正聚在荒地之中辛苦清理着杂草,不时惊起野兔莺鹿。

    “这里靠近山海关,之前大半年都是华北军鬼子和咱们联合军区交界区域,属于两方的缓冲区。由于担心战乱,周边百姓不敢来此种田,大片田地都荒废了。”

    付参谋看着车窗外的荒草,对着两位干部解释道:“不过还好,目前土地仅仅荒了一季,清理一番就是上好的农田。”

    说话间,列车已经掠过了之前双方交界区域,正式进入了联合军区辖区。

    甫一进入,大家就都感觉到不同。

    相比冀东的农业凋零、交界区域的田地荒芜,如今铁路旁的田地中生机勃勃,整齐划一。

    绿色的青纱随风摇曳,一望无际。

    很多百姓点缀田地之中,正在辛勤的清理着杂草,期待着秋季的收获。

    负责八路军农业工作的廖姓干部看着满地翠绿,眼中露出了喜色:“虽然看不清玉米的长势,但仅仅看这整齐划一的田地,就知道张云、邢志国他们干的不错。”

    说完之后,似乎想到什么般,眼神又有些黯淡,“蒙老家人信任,让我负责咱们八路军农业生产工作。可惜华北大旱三年,各个根据地农业发展成果寥寥,晋绥等地旱情虽然不重,却也无甚建树,实在汗颜。

    相比之下,联合军区和黑吉军区这边倒是成果颇丰。”

    另一位负责经济工作的杨姓干部闻言转过头来,温声道:“老廖,别想那么多了,老家人也没怪你。华北地区多年战乱,水利破败,又叠加三年旱灾,如今能维持就已经不错了。从今年雨水看,华北旱情已经缓解,想来明年情况就会好起来了!”

    付参谋也在旁边附和点头,心中对廖主任忍不住的同情。

    这些年随着八路军不断发展壮大,老家对各部门工作分工自然也越来越细。

    几年前,老家考虑到廖主任有些农业技术背景,便将他从统战部门转任农业部门负责人,专门负责老家周边区域的农业发展,兼顾指导各个根据地农业发展工作。

    廖主任初次担任一个大部门的负责人,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未想华北连续遭遇三年大旱。

    虽然在积极抗旱下避免了大规模绝收,但也影响不小。

    整个农业部门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抗旱稳产上来,苦逼而艰辛的跟旱情作斗争。

    除了昔日正太军分区发展出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养殖、种植业外,其他根据地其实都是求稳为主,努力保住老百姓饭碗。

    别的部门都在高歌猛进,成果颇多,唯有农业部门年年在喊抗旱保产,一干就是三年。

    确实让人唏嘘。

    “华北大旱,粮食只能自给不足5成,其他都是联合军区供应着。如今咱们八路军向南进攻,收复了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地,但也多了近亿缺粮少食的百姓。”

    廖姓干部对两人吐露着自己的压力,“老家人安排我过来,就是看看东北这边有多少农业潜力,可以支援华北、华中多少,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东四省大地广阔,可耕土地很多,如今八路军刚刚掌控东北不足6个月,仅仅收获了一季夏粮,还没有东北农业的可靠数据。

    老家派廖主任过来,也是未雨绸缪,尽可能掌握最精准情况。

    “再过几个小时就到奉天了,到了那里自然会明了,情况会比你们预料的更好!”付参谋脸上颇为得意,“按照张云的说法,东北农业禀赋极佳,早晚都是咱们国家的大粮仓。”

    相比另外两位干部初次前来,付参谋可不是第一次到东北了。

    在八路军围歼关东军最后部队时,付参谋就专程乘坐飞机过来考察过一回,调研部队伤亡情况。

    之后独立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