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场面已经彻底失控!
士兵们为了躲避从天而降的火箭和滚木礌石,像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建制被打乱,号令无法传达,所谓的突围,变成了一场混乱不堪的溃逃。
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后,部分悍勇的曹兵终于在将领的带领下,凭借着人数的残余优势,硬生生从入口处汉军并不算特别厚重的封锁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狼狈不堪地逃了出去。
战斗渐渐平息。落鹰坡通道内,浓烟滚滚,尸横遍野,焦糊味与血腥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
那汉军大将站在坡顶,冷冷地看着残存的曹军如同丧家之犬般逃远,并未下令追击。
他的任务是阻击、重创敌军,而非全歼。穷寇莫追,何况己方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
“清点战场,收缴战利品!”
大将下令。
士兵们迅速行动。
经过清点,此战共计歼灭、俘虏曹军约一万五千人,缴获完好及可用的战马超过三千匹,以及大量兵甲器械。
而汉军自身伤亡,微乎其微。
看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大将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不仅重创了曹军第二小队,彻底粉碎了其与阳平关方向敌军会师的企图,更缴获了大量急需的物资,可谓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另一边。
经过急行军,顾如秉亲率的两万步兵,终于抵达了阳平关附近。
然而,他们看到的,并非是正在激烈攻城的场面,而是已经在关外扎下坚固营寨、严阵以待的曹军第一小队——徐晃的五千先锋。
显然,徐晃也早已察觉到了顾如秉援军的到来。
但他并未选择仓促迎战或是撤退,反而摆出了一副稳坐钓鱼台的姿态。
就在顾如秉大军安营扎寨,尚未完全稳定下来之时,曹军营寨辕门大开,一名曹军使者,手持节杖,单人匹马,径直来到了汉军营前。
“我乃曹公麾下使者,奉徐晃将军之命,特来面见烈王殿下!有战书呈上!”
使者高声喊道,态度不卑不亢。
守营士兵不敢怠慢,立刻将其引至中军大帐。
帐内,顾如秉端坐主位,张飞、马超等将领分别两侧,皆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名曹军使者。
若非“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以张飞的脾气,早就将其轰出去了。
使者面对满帐杀气,面色不变,从容地从怀中取出一封绢布战书,双手呈上。
“徐晃将军言,烈王殿下亲至,他倍感荣幸。久闻殿下用兵如神,麾下猛将如云,徐将军心向往之,愿明日于关前旷野,与殿下及各路英雄,一决高下!
胜者,可取阳平关;败者,退出益北!不知烈王殿下,可敢应战?”
顾如秉接过战书,快速浏览一遍,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使者,缓缓开口道。
“徐公明倒是好气魄。战书,本王接下了。回去告诉徐晃,明日辰时,关前相见!让他备好颈上人头,待本王来取!”
“外臣定将殿下之言带到!”
使者躬身一礼,在汉军将士们充满杀意的目光注视下,从容退出了大帐,返回曹营复命。
使者走后,张飞第一个跳了起来。
“大哥!跟那徐晃啰嗦什么?直接让俺老张带兵冲了他的营寨,砍了他的狗头便是!”
马超也皱眉道。
“主公,徐晃主动约战,恐有诈。其兵力虽不如我军,但据险而守,突然约战野战,不合常理。”
顾如秉将手中的战书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深邃,仿佛要看穿徐晃的意图。
并未立刻做出决断。
他沉吟片刻,命人将正在关墙上巡查防务的邓艾唤至中军大帐。
“士载,你来看看这个。”
顾如秉将那份言辞颇具挑战意味的战书递了过去。
邓艾双手接过,快速浏览一遍,脸上先是露出一丝不解,随即,嘴角微微上扬,竟浮现出一抹了然于胸的笑意。
他拱手对顾如秉道。
“主公,此战书……看似挑战,实则是那徐公明心急露怯之兆!”
“哦?细细说来。”
顾如秉目光微动,示意他继续。
邓艾分析道。
“徐晃用兵,向来以沉稳持重著称。然而此番,他兵力远逊于我军,却主动放弃倚仗营寨地利,约战于野外,此乃其一不合常理。
其二,战书言辞看似激昂,实则透着一股急于求成、欲毕其功于一役的焦躁。
末将推断,徐晃或因断后部队被主公全歼,担心夜长梦多,我军援兵后续不断,使其陷入被动;
或因曹仁在临江城下久攻不克,曹操对其施加压力,令其不得不行险一搏,企图通过一场决战迅速打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