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1087章 五年、十年、五十年

第1087章 五年、十年、五十年(1/2)

    “部堂,下...郑某有事想要向您请教!”

    刚刚下完逐客令的苏谨,闻言一愣,旋即笑笑摆摆手:“哎,难得偷个懒,你呀...跟我进来吧。”

    至于面面相觑的蹇义几人,未曾再多看一眼。

    主要是不敢看任亨泰和李仕鲁,他也不想让两人失望,但这件事,苏谨没打算掺和进去。

    郑赐跟着苏谨直奔书房,刚进门就看到杨士奇正看着一份草稿在沉思。

    “杨部堂?你怎么在这?”

    旋即恍然明白了什么,朗声笑道:“好啊好啊,你可真是够奸诈的,跑到部堂家里开小灶?”

    被打断思路的杨士奇,没好气的翻个白眼:“是你自己笨,难道部堂家的大门,你不知道朝哪开吗?”

    “你说的没错,是我糊涂了,不过今日来此也为时未晚。”

    看到苏谨进屋,杨士奇也顾不上理他,拿着那张草稿站起身:“部堂,下官还想和你说说关于倭岛的事。”

    “不急,你的事一会再说。”

    走回桌边坐下,随意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郑部堂坐下说话吧。”

    “是,公爷。”

    进了这间书房之后,郑赐说话的声音都不由得小了几分。

    在很多读书人的眼里,这个不学有术的苏谨,他的书房几乎是心中的圣殿。

    毕竟,学生一榜中试包揽前十九的威名,还曾历历在目,可谓前无古人,后未必有来者。

    不管喜不喜欢苏谨的人,都十分羡慕那几个能成为他学生的家伙。

    只可惜,苏谨对桃李满天下这种事似乎没什么兴趣,从泉州离开后就很少再收徒,如今更是一个没有。

    最后一个算是他关门弟子的人,是太子。

    “说吧,你想问什么。”

    听到苏谨的问话,郑赐一愣,他想问的东西太多了,一时之间反而不知怎么开口。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犹豫,苏谨笑着命下人倒茶,看着氤氲的茶气缓缓笑道:“不急,事情再多也能一件一件的解决,慢慢想、慢慢说。”

    “是。”

    轻轻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定了定心神,郑赐才缓缓开口:“有了新种的推广,今年的灾情较之往年确实好了许多,只是黄河的河工有些麻烦。”

    “嗯,这件事确实很棘手,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不过我倒是有个建议。”

    郑赐眼睛一亮:“什么?”

    “你等下啊。”

    苏谨起身送书架上不停翻找着什么,良久之后才终于从尘封已久,落满了灰的深处,翻出几张图纸: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短期内想要见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估了几个计划,你拿回去参考参考,不过这目前只是个构思,还不成型。”

    郑赐珍而重之的接过,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不少的条文: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故切以诸法并举为善,首在植树覆草,次在修筑梯田,并于中上游修筑水库,治沙防洪....”

    字数虽然不多,洋洋洒洒的有八九条,郑赐却越看越是心惊。

    种草种树、退耕还林、修筑梯田、修筑水库、合理规划流域经济活动、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土地、疏通河道、合理用水、本地经济与环境保护并重...

    乍一看没什么,但细细揣摩之下,却觉得分外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虽然苏谨说只是些不成型的构想,但这明明是已经十分成熟的方案!

    这些方案有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甚至已经规划到五十年以后!

    有那么一瞬间,郑赐都以为苏部堂是不是亲眼验证过这些东西,不然为什么言之凿凿,肯定如斯?

    这还参考什么啊,拿回工部直接下发,作为治理条文,严格照做就是了。

    他相信不出几年,黄河水患就能大大减少,乃至消失。

    这可是利民万年的工程啊!

    郑赐的手从微微颤抖,到控制不住的战栗,将这短短的条文紧紧拥在怀中,如获至宝。

    这辈子他只需要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与大虞、李冰齐名,名留青史!

    没想到一时起兴的求教,苏部堂却送他如此一份大礼!

    “部堂...下官...我...”

    郑赐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这可是如同再造的大恩啊!

    “行了”,苏谨笑着看他一眼:“回去之后,你就以你的名义上奏,

    我想陛下应该会采用,不过这些工程非一时之功,需要的银两也是个天文数字,户部那边有的你扯皮了。”

    “不!”

    郑赐坚定的摇头:“此案乃部堂所出,郑某岂敢贪天之功?当以部堂名义上奏,郑某愿效犬马!”

    “随你吧。”

    苏谨无可无不可的笑笑:“不过你要是以我的名义上奏,郁新那边怕会诸多阻挠,你可要做好准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