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1490章 拟定人选

第1490章 拟定人选(1/2)

    “慌什么!”

    王璋淡淡扫他一眼“咱们的人没有掺和进去吧?”

    “没有”,老部下摇摇头“没有您的意思,他们不敢随意出手,只有齐都台跟着去了。”

    “老齐是苏家的门人,就算进宫也是去给童福山撑腰的,不必理会。”

    说着王璋就提笔写起了奏疏,老部下好奇上前一看,居然是要请病假?

    “都台,您”

    王璋笑笑“事情显然是有人要从中作梗,给童福山使绊子,但这件事我不想掺和,也不能掺和进去,

    如果我所料不错,陛下很快就会派御史下江南,专职查办此案,这可是个烫手山芋,谁接了都麻烦。”

    “都台,那您觉得这件案子,最后会着落在谁手上?”

    王璋沉吟半晌,最后却没什么思绪,摇了摇头

    “我和苏谨向来不对付,所以不会是咱们的人,齐源是苏家门人,也不会是他的人,所以这个人一定是处在中立,且不起眼的那些御史。”

    “那您觉得,谁最有可能?”

    “无非就是纪承平和莫思源那几个,纪承平素来不参与站队,又是鲁东人,没在江南任过职,

    莫思源是宣大那边的,监军转御史,也和那边没什么瓜葛,他们两人的可能最大,不过也不排除其他人。”

    王璋说着自己都笑了“说了半天其实都是废话,圣上的心思谁能猜出来?不过最后一定会和南直隶道御史合办此案,这是一定跑不脱的。”

    “王显?”

    “王显虽然也姓王,但祖上是太原王氏,和当涂王家连旁支都算不上,其实当涂那家子是博陵崔氏传下来的,当年黄巢没杀绝他们,改名换姓才在当涂定居下来。”

    “都台,您知道的真多!博闻强记之能,世所罕有!”

    王璋笑笑受了这一记小马屁“为官之道,首在谨慎,连旁人的跟脚都搞不清楚,怎么做事?”

    “下官受教”,老部下嬉笑着拱拱手“都台,那您看您歇了以后,咱们如何应对?”

    “以不变应万变就是”,王璋谑笑一声“本官是‘病’了,又不是死了,难道你们就不能抽空去探望一下上官?”

    老部下一拍脑门“倒是学生想的差了,抱歉抱歉,哈哈。”

    皇城内,朱棣看到王璋上的请病疏,冷笑着丢到一边,暗骂一句老狐狸。

    不过倒是如王璋所料,朱棣还真就准备弄个‘专案组’下去,查办童福山的案子。

    “那小子这是捅了王家的马蜂窝啊”,朱棣看着眼前一堆弹劾奏疏,却没什么不悦之色。

    “如此大动静的对付这小子,看来把他丢到太平府去,还真的见着效果了,这时候朕可不能给他拖了后腿,不然这小子非得在背后骂娘不可。”

    “父皇”,朱高炽小心的递上一份名单“这是儿臣和内阁拟选出来的几个人,请父皇过目。”

    “纪承平?莫思源?赵文?这几个人是什么底子,查了没有?”

    “亦失哈去查过了”,朱高炽笑道“纪承平是登州黄县人,二甲进士,一直在文渊阁历事,后在礼部行走,最后去的都察院,没发现和当涂有什么瓜葛。”

    “这个莫思源呢?”

    “新学出身,后来去宣大辅佐监军当了个文书,前些年又突然跑回来参加科举,考了个二甲十七。”

    “这家伙好好的参加什么科举?”

    “怕是嫌军中生活、工作清苦,想一步登天当人上人吧,父皇您也知道,京官的身份到了地方,那也是高人一等的,尤其是御史这种清流官。”

    “哼,好高骛远!”

    一听这话,朱高炽当即懂了,马上把莫思源的履历抽出来放到了一边。

    “这个赵文呢?”

    “湖州人,没什么特别的,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的进士,一直在都察院当差。”

    朱高炽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显然这个赵文并没有什么特别漂亮的履历。

    朱棣想也没想就把这个赵文否了。

    没啥本事,老家湖州又在江南,尤其还是建文朝的官,朱老四本能就对这个人反感,信不过。

    “就这个纪承平吧”,朱棣拿了主意“你嘱咐几句,让他适可而止,别影响了童家小子办差。”

    哪知朱高炽却露出苦笑“这个儿臣怕是真的办不到。”

    朱棣不满的瞪他一眼“怎么?他还敢抗旨不成?”

    “他还真敢”,朱高炽摊手露出一丝无奈

    “纪承平此人为人刚正,很少社交,比较认死理,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就连王璋和齐源都没少被他当面撅过面子,儿臣怕挨骂。”

    “哈,如此有趣?这么多年没被人整走,也是本事啊。”

    “都察院需要这样的人,不管都察院的都御史换了几任,没人敢拿他说事,毕竟纪承平清廉人所共知,一心为公,就连官服都是打满了补丁,这样的人,没事谁会去招惹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