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曹丕是一个野心和抱负都极为远大的君主,在能力上还可以说是还可以,再加上励精图治一颗心都扑在政事上,可以说得上是一代雄主。
在曹魏政权稳定后他就开始着手远征东吴以及蜀汉,刚开始他是对东吴动手,夏侯尚也被调了过去率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战果斐然。
最后夏侯尚离世却让人比较唏嘘,夏侯尚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妾室,对其的宠爱程度比自己的正妻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因为他的正妻是曹家人,于是曹丕派人勒死了这个爱妾。
这让夏侯尚悲伤不已,甚至精神恍惚,经常去墓地呆坐。
曹丕听闻后对他很失望觉得以前颍川四大名士中的杜袭看不起夏侯尚是对的,但是因为夏侯尚真的是他的亲信所以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冷落他。
隔年夏侯尚病重,曹丕曾多次亲自去看他,握着他的手痛哭流涕。但最后在生病第二年夏侯尚去世。
夏侯尚可以说是曹丕最信任的武将,甚至在夏侯尚担任征南大将军时赐其“作威作福,杀人活人”之权,
这就是生杀大权还不用上报朝廷,足以见曹丕对其的信任。就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不仅唏嘘。
“同年,曹丕称帝,夏侯尚改封为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
“于是夏侯尚和徐晃带领一部分士兵一举攻下了上庸,上庸蜀将孟达和刘封不和,孟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刘封败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县,因功升为征南大将军。”
“当时,孙权虽对魏国称臣,但夏侯尚加紧做出进攻的准备。不久,吴魏果然再度交战。”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驾临宛城,命令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
“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与夏侯尚的军队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把水军分散在附近的江面上。”
“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运着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河,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烧他们的船只,水陆两路夹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
“魏军进攻江陵虽然在外围战斗中取得了很多次胜利,但是在攻城战斗中却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为旷日持久的战斗,使得魏军部队伤亡惨重。”
“再加上当时江陵地区流行疾病,所以夏侯尚不得不被迫撤兵。”
“这场战役超过六个月,给孙吴南郡江北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百姓伤亡惨重,流离失所,农田荒废,无法继续耕种。”
“许多劫后余生的人们都选择迁徙到长江南岸,以躲避战祸。”
“后又增加封邑六百户,再加上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户,授予假黄钺,升为荆州牧。”
“荆州地面残破荒凉,又与少数民族接壤,以汉水为边界与吴国相隔,原有的居民大多居住在江南地区。”
“夏侯尚攻占上庸后,以此为通道,向西面推进七百余里,山民及少数民族都来投奔他,在黄初五、六年的时间里,向他投降并归附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
“夏侯尚有个很受宠爱的小妾,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正妻。”
“而夏侯尚的原配妻子是曹家的公主,所以魏文帝曹丕派人将这个小妾杀了。”
“夏侯尚得知后十分悲伤,精神恍惚,得了一场大病。”
“夏侯尚将小妾安葬以后,又忍不住想念她,从陵墓中挖了出来。”
“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很是愤怒,并说杜袭看不起夏侯尚确实是有根据的,然而因为他是旧臣,所以对他的恩宠不减。”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曹丕多次去看望他,拉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加谥号为悼侯。”
“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继其爵位,魏文帝赏赐给夏侯尚家封邑三百户,赐给夏侯尚的弟弟之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月,夏侯尚病逝。”
“字伯仁的他,与曹丕之间,恰好应了王导在中的记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魏文帝曹丕下诏悼念夏侯尚,自少年时侍就同我一起,虽是异姓,但情同骨肉,早已视为腹心,出当爪牙。”
“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
“情同骨肉,推心置腹,智谋高深,不幸早终。”
“这样悲痛和惋惜的语句,甚至让人想起了曹操对郭嘉的追思。”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夏侯尚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谥曰悼侯”
苏轼:提到三国名将,世人多叹关羽之忠勇、张辽之胆略,却鲜少有人知夏侯尚
他既是平定荆州、大破东吴的征南大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