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室的冷光灯将不锈钢台照得泛着青灰,法医**戴着双层乳胶手套,用镊子夹起酒精棉球,沿着尸体锁骨下方缓缓擦拭。
死者浸泡在水中超过十小时,表皮呈现明显的&bp;“洗衣妇样变”,指腹皱缩如陈皮,下颌及锁骨区域有散在的蕈状泡沫,这些都是生前溺水的典型特征,但**的注意力很快被尸体右胸侧一道长约&bp;10&bp;厘米的陈旧性疤痕吸引&bp;——&bp;那是第七肋骨切除术后的缝合痕迹。
“记录:死者右胸第七肋骨缺如,切口愈合良好,可见骨膜增生反应,推断手术时间在五年以上。”&bp;**用探针拨开疤痕周围皮肤,显微镜下可见胶原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符合外科手术后的组织修复特征。他接着检查四肢,当弯曲死者右肘时,肱骨内上髁处突然发出轻微的骨擦音,X&bp;光片显示该处有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断端骨痂增生明显,形成典型的&bp;“枪刺样”&bp;改变。
“左侧胫腓骨中段有线性骨折线,骨痂呈桥接状愈合,说明曾遭受直接暴力打击。”&bp;**用标尺测量骨折线长度,“双侧手臂尺骨鹰嘴部位有对称性皮下骨化结节,结合职业特征,可能与长期负重或重复性劳损有关。”&bp;他转向助手,“取耻骨联合软骨,用人类学方法测算年龄;提取牙髓组织做&bp;DA&bp;分型,重点比对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中因外伤导致肋骨缺失的男性样本。”
解剖刀划开胸腹腔的瞬间,一股**气体骤然溢出。**熟练地用吸引器清理积液,依次取出心、肝、肺等器官。“右肺下叶有片状出血灶,符合生前被勒颈时的窒息征象。”&bp;他用镊子夹起胃内容物,“可见未消化的鸭骨架、小麦淀粉颗粒及酒精成分,推测末次进食为酱鸭、啤酒,死亡时间在餐后&bp;2-3&bp;小时。”
在检查颅骨时,**发现顶骨有一处&bp;3&bp;厘米的凹陷性骨折,边缘可见放射状骨裂纹,“这是生前遭受钝器打击所致,凹陷深度达&bp;1.5&bp;厘米,可能造成硬脑膜外血肿。”&bp;他指着骨折线周围的生活反应,“出血层清晰,与死后损伤的苍白断面有明显区别。”
当解剖到盆腔时,**突然停下手中的器械&bp;——&bp;死者前列腺表面有一枚绿豆大小的钙化灶,这种特征性改变常见于长期前列腺炎患者。“记录:前列腺钙化灶,结合四肢陈旧性骨折和肋骨缺失,这些特征具有个体识别价值。”&bp;他摘下解剖镜,在电脑上打开失踪人口档案,输入&bp;“男性、45-50&bp;岁、右第七肋骨切除、双上肢及胫腓骨骨折、前列腺炎”&bp;等关键词。
三分钟后,屏幕弹出匹配结果:刘卫国,男,48&bp;岁,层因琐事与人斗殴,被铁棍击打致右侧第七肋骨骨折、双上肢尺桡骨骨折,经医院行肋骨切除术及内固定治疗,。**点击档案中的术前&bp;X&bp;光片,对比眼前尸体的骨折形态,无论是肱骨内上髁的成角畸形,还是胫腓骨的骨折线走向,都呈现完全吻合的特征。
“提取肋软骨做放射性碳测年,确认骨折愈合时间与档案记录是否一致。”&bp;**一边说着,一边将组织样本放入专用保存管,“另外,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送去做&bp;STR&bp;分型,看看能否匹配到前科人员数据库。”
解剖结束时,时钟指向凌晨两点。**摘下被雾气蒙住的护目镜,在解剖记录单上签下名字。窗外,刑侦支队长李明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他手中的文件夹里,正夹着刘卫国当年因抢劫罪入狱的前科材料&bp;——&bp;其中详细记录着他在狱中与人冲突,被管教用橡胶棍击打致右肘骨折的处分记录。
“比对结果出来了,”&bp;**将&bp;DA&bp;报告递给李明,“耻骨联合测算年龄&bp;47.6&bp;岁,与刘卫国实际年龄误差在半年内;肋骨切除手术时间吻合,前列腺炎病史也与医院记录一致。至于顶骨的凹陷性骨折……”&bp;他顿了顿,“形状和大小与铁棍打击形成的损伤特征高度相似,很可能是导致他失踪的直接原因。”
李明翻开现场勘查报告:“后巷发现的劳保鞋印码数为&bp;43&bp;码,与刘卫国生前穿鞋尺码一致;烟蒂上的牙印磨损程度显示使用者有长期咀嚼槟榔习惯,这也符合刘卫国的狱友描述。现在需要确认的是,谁会用他熟悉的方式杀害他,又为什么选择在养鱼池沉尸?”
**收拾着解剖器械,不锈钢托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沉尸手法很专业,尼龙绳的捆绑方式是典型的‘牛桩结’,常用于水产运输中固定活鱼箱。或许可以从本地水产从业者入手,尤其是有过暴力犯罪史的人员。”
确认死者为刘卫国后,刑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