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讲究到底是什么,那位说书匠好像是刻意卖关子一样并没有说完。
这好像也是那位主要是靠卖书挣钱的说书匠一贯的路数,大概是为了拉拢客人,所以这位路先生每每说书说到精彩紧要处就开始挖坑卖关子,从不说完下半段……
要想知道后来事你就得掏钱买来他书摊上的那些书自己去看。
楚元宵自幼家境贫寒连一双鞋都买不起,更没有钱交得起进乡塾读书的学费束脩,自然也更不会花那个冤枉钱去买本他看不懂的书回来。
所以他也不知道那五方亭究竟为什么会不合规制?又有什么仙家讲究?
……
路过五方亭的时候,少年刚从那位说书匠的书摊前经过,姓路的说书先生还笑着跟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少年赶忙也跟着点了点头,与人回礼。
结果还没等他打完招呼走出去几步,迎面就碰上了一个姓赵的少年,锦衣玉带,富贵逼人。
这个赵家少年郎全名叫赵继成,他爹赵裕是小镇上除了那柳朱陈李四大姓的家主以外最有钱的次一等财主中最拔尖的一个。
只可惜赵家发家的年月不算久远,也就是在赵继成他爹这一辈上才算正经脱出泥腿子的行列,所以赵继成这家伙虽然锦衣玉食不愁吃穿,但在如大姓柳氏的嫡子柳清辉、还有朱氏的嫡子朱禛等那一伙富贵公子眼里,他们赵家就只能算是个暴发户,他赵继成也就是活脱脱一个“穷儿乍富脱不了泥相”,不受待见甚至比楚元宵这个顶着个天煞孤星名头的纯粹泥腿子更甚些许。
毕竟贫寒少年那命硬克人不偿命的名头好歹是有些唬人的,可他赵继成却就只有站着挨欺负的份!
楚元宵眼看着那赵家子故意堵住自己的去路,也没有打算轻易放自己过去的意思就有些头疼,他一直不是很明白这个赵继成为什么总爱跟他过不去,从小就是。
他好像也不怕他那个天煞的名头……有事没事路上遇见就总爱寻他的晦气!
贫寒少年有时候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细细琢磨自己到底哪里得罪过这个同龄人?
但想来想去也就只想到过一件事算是个由头,而且还不是自己故意的,只能算凑巧碰上他出丑而已,可那也早都是过去六七年前的事情了,要不是少年记忆力一贯很好的话绝对早都想不起来了。
当年老酒鬼刚刚过世的那段时间,镇上大户柳氏那边放出消息说是要花钱收上好的磨刀石去凉州城那边卖,镇上谁家有这样的石头都可以拿到柳家大宅后院的偏门那边去换钱。
这个买卖,小镇上有手艺和有正经营生的人都不太看得上,但彼时四处踅摸光景吃一口辛苦饭的贫寒少年却极愿意天天走出镇子西口三里地去一座名为“金柱”的石崖那里搬花岗石。
他刚开始也分不清什么样的石头算得上“上好”两个字,就只管瞧着那些模样周正的石块往回搬,后来搬得多了才大概能看出点门道,知道了大约什么样的石头容易受待见。
那时候少年年少腿短,每趟搬不了两块,每天走不过来回两趟,但贫寒少年搬石头搬得乐此不疲,毕竟但凡那位柳氏胖管家能瞧上一块他搬来的石头,他就能立马换到实打实的铜板在手里!
这对于往日只能上山捡柴或是去镇北的玄女湖那边摸鱼但其实换不到几个钱的贫寒少年来说,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只是柳家这收石头的买卖也仅仅做了几个月就不做了,这还让少年可惜了好久。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有次少年搬着一块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四方四正的石墩从柳家大宅正门所在的清水街上路过,在拐角处正巧碰上那位柳家小少爷柳清辉跟朱家的小少爷朱禛俩人带着一帮家仆将那个彼时也还是孩子的赵继成挤在墙角,言语难听,指指点点。
见到抱着石头过来的贫寒少年,那两个富家少爷暗骂了一声晦气,然后就带着人离开了,而彼时被挤在墙角里手足无措的赵家孩子也还年幼,红着一双眼睛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一言不发,远远看着确实也挺可怜的。
他同样也看了眼还抱着石头一脸迷茫的楚元宵,然后就跑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赵继成再碰到他这个同龄人时就总是没有好脸色,也不会好好说话,而且多少年如一日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
此刻,在五方亭边堵住楚元宵去路的赵继成才不管他面前的贫寒泥腿子在想什么,只是双臂抱胸好整以暇看着他,一脸讥讽道:“姓楚的你这又是准备去收谁的命了?我们盐官镇屁大点地方,可经不起你如此祸祸啊!”
贫寒少年有些无奈,每回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这同一句,他都已经懒得反驳了。
赵继成将少年的表情看在眼中,如出一辙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