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 第636章 不如我去

第636章 不如我去(1/2)

    云州的建设如火如荼。

    琉璃厂,纺织厂,怀朔镇商业中心都开始动工了。

    越来越寒冷的天气,也浇不灭不了云州人搞基建的热情。

    男女老少齐出动,能进厂的进厂,能干体力活的干体力活,啥也干不了的,在厂子附近支个摊子,卖点儿胡饼,也能赚点小钱。

    不少草原牧民也进城找临时工的工作。

    “还是在云州舒服,有火炕,比冰冷的帐篷暖和多了。”

    “本来只是想送儿子到百川书院上学,我顺便打份零工,补贴生活。没想到打零工赚的钱,都快比卖一头羊的钱还多。”

    “浩日沁部和塔思部他们去年过的就是这样的好日子吗?难怪一个个誓死为云国公效忠!”有牧民惋惜地直拍大腿。

    虽然都归于云州,但浩日沁部毕竟是不一样的,浩日沁部的族长可是和云国公喝过酒的。

    这么多基建和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甚至虹吸了不少朔州的老百姓。

    动静大到崔三论写信给顾南夕,阴阳怪气地嘲讽她,到底想干啥?是不是只有云州才是亲生的,朔州和河中郡都是后娘养的?

    顾南夕心虚地摸了摸鼻子,暗道这才哪到哪儿啊?

    等棉花在北面种植起来,纺织行业成规模,那才是真正的吃劳动力大户。

    想当初,历史上,美国南方种植园买了多少黑人奴隶,才满足种植园的需求。

    顾南夕摸了摸下巴,要不要未雨绸缪一下?上其他的地方多搞些人口?

    买黑人奴就算了,太贵,昆仑奴一般五十到二百两一个。

    如果历史没变,在现在的欧洲,阿拉伯黑/奴十到二十两一个,欧/洲农奴年租大概半两到二两。

    这么看起来,还是欧/洲农奴便宜呀。

    顾南夕也就想一想而已,以现在自己手底下的兵,打肯定能打那么远,但是打完之后呢?要治理起来,也挺费劲。

    就在顾南夕畅想自己扩大版图的时候,最新一期的《云州周报》已经卖到大周各郡了。

    崔三论看到报纸,先是冷哼一声,然后,眼珠子转了转。

    虽然纺织厂和琉璃厂都落在了云州,但朔州可以争一争种植棉花这件事!

    云州耕地本来就不多,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改造好的盐碱地,不种粮食,反而去种棉花。

    北方的草场广袤无垠,那是要用来养牛羊,养战马的!

    崔三论说做就做,立马把提笔写信给顾南夕。

    三下五除二,一封文采飞扬的信就写完了。

    看着传令兵身影消失在门口,崔三论满意地抚了抚胡须,下一秒,表情就僵在脸上了。

    好家伙!

    他堂堂崔三论,什么时候心甘情愿地被绑在区区朔州刺史的位置上,还如此甘之如饴的?!

    想当年,先皇让他担任内阁宰相,他不屑一顾!

    结果现在,自己都快入土的人了,还守在朔州当牛做马。

    “小南夕是有毒吧?认她做干闺女,我真是亏大了,亏大了!”

    真心怀疑这一切,是不是早在顾南夕认自己做干爹的那一刻,就被她算计了!

    崔三论骂骂咧咧地回书房,还有好大一摊子公务没处理呢!

    河中郡,运河港口,日益恢复当初繁华的景象。

    不少来河中府参加经界所招聘的人,格外关注《云州周报》。

    其中许多人家里条件都很一般,提前来河中府后,便去寻掌柜,账房的活计。

    想要应聘经界所,算术水平肯定不差,东家们用的倒是挺放心。

    一时间,河中府的账房岗位竞争格外激烈。

    东家们聘得如此专业的人才,又欣喜又担忧,担忧的是等招聘结束,没考上的人回老家去,他们上哪再找如此专业的员工?

    老孟应聘的是一家茶馆的账房,一个月八贯,够他和儿子在河中府的吃穿住了。

    让老孟更满意的是,这家茶馆聘了说书先生,今日说的正是最新一期的《云州周报》。

    “黄郎君来了,这边请。”老孟眼尖地看见一名风流倜傥的公子走进来,连忙迎上去。

    黄锦程来河中府将近一个月了,还没等到自家老弟回来,倒是把河中府的情况摸了个大概。

    河中府的治安,比他在船上听到的要好很多,没有小偷小摸,也没有欺行霸市,想必都是云国公整治后的功劳。

    黄锦程在老孟的带领下,寻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来:“老样子,一壶金桔团饮,一份黄金鸡。”

    “好咧。”

    黄锦程身为黄家继承人,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走南闯北,处理各地的家族事务。

    他来到河中郡后,很明显地感受到现在的河中郡,跟以前相比,堪称天差地别,对云国公的好奇愈发深。

    说书人:“云州成立玻璃务,由苏云烟负责的。”

    此话一出,底下轰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