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带着数千骑兵,匆匆出了北门,将城中兵马尽数留给了赵云。
城里这些士卒是死是降,就不是他公孙康考虑的问题了。
奔出城外之后,公孙康与阳仪、卑衍等将,都生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虽然失了襄平,可至少保住了小命。
阳仪对公孙康问道:
“主公,现在我们怎么办?”
公孙康面色阴沉,咬牙道:
“趁着赵云还未攻掠州县,咱们先去各县把兵马聚集起来!
聚齐兵马,再跟赵云拼个你死我活!
赵云既然跟我公孙氏不死不休,那我也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公孙康守襄平时,已经从各州县招募了一部分士卒前来支援。
现在辽东诸县只剩下守城之兵,已经没有多余兵力让公孙康调用了。
如果再继续抽调兵力,各个县城的统治都会出现问题。
若是寻常之时,公孙康绝对不会那么做。
然而现在的公孙康,就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他已无退路,不惜让辽东大乱,也要跟赵云殊死一搏。
公孙康既逃,襄平城内的辽东军无人指挥,被乾军杀得大败。
公孙恭趁机站出来,为赵云招募这些士卒,绝大部分的辽东守军,都选择向乾军投降。
赵云张榜安民,命麾下大军守好城池。
襄平乃是辽东治所,失了襄平,公孙康就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公孙恭对赵云献策道:
“赵将军,公孙康虽然逃了,可没了城中大军,他万万不是我大乾的对手。
将军可在辽东通缉公孙康,并派斥候四处搜寻此獠踪迹。
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逆贼公孙康人头,献给主公了!”
赵云还未说话,公孙瓒便奇怪道:
“公孙恭将军…
公孙康是你的亲兄弟吧?
你为何如此痛恨于他啊?”
公孙恭总不能跟公孙瓒说,自己要用兄长公孙康的人头,来换自己的前程。
那样会被公孙瓒给看轻了。
他咬牙切齿,对公孙瓒解释道:
“主公仁慈,给我公孙氏一个机会,让我们弃暗投明。
我数次劝说公孙康,让他把握好这机会。
可公孙康那贼子冥顽不灵,铁了心要跟我大乾为敌!
他这是想让我公孙氏跟着他灭族啊!
这奸贼既然想灭了公孙氏,我又何必跟他讲兄弟情谊?”
“主公宽容,饶过我公孙氏,对我公孙氏有救命之恩!
这等恩情,我公孙恭一生一世都无法偿还,只能为主公尽绵薄之力。
现在我能做的,也就只有帮助两位将军,将逆贼公孙康正法!”
公孙瓒闻言点头道:
“将军深明大义,瓒佩服。”
赵云也开口道:
“既如此,就如公孙恭将军所言,派精兵良将,彻底剿灭公孙康!”
如果袁耀在此,定能看清这公孙恭的心思。
公孙恭这种人,跟孙权很是类似,相当于一个破产版的孙权。
孙权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卖了孙策,公孙恭同样可以出卖公孙康。
公孙康逃出襄平后,一开始还能召集到一些县兵,充实自己麾下的队伍。
这些县兵加上公孙康麾下的骑兵,总共有一万人左右。
公孙康本来想多招募些人手,凑足五万精兵,跟赵云周旋。
可随着赵云的通缉,辽东各县也不再听公孙康号令。
这些县城都紧闭城门,不让公孙康进城,气得公孙康破口大骂,又无可奈何。
公孙康的嫡系部队,是数千骑兵。
他总不能让这些骑兵攻城吧?
万一再让自己的嫡系骑兵损失惨重,他的处境就更艰难了。
至于从各县招募来的步卒,斗志极其低落。
想凭这些人攻打城池,根本不可能做到。
大将卑衍对公孙康道:
“主公,乾将赵云四处派人缉拿我等,咱们已无路可退了。
要不然…”
“要不然什么?”
“没…没什么…”
“呵,你是不是想说,要不然就投降赵云?”
公孙康脸上满是污渍,头盔都破损了一块。
这些天东躲西藏,显然是过得很凄惨。
“想投降,一个月前还有机会。
现在…晚了!”
“况且赵云把我害得这么惨,我绝不甘心,又岂能投降?
这个仇,我非报不可!”
阳仪一脸悲戚道:
“主公,我们拿什么报仇啊?
我们连军粮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