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673章 奇特雕像

第673章 奇特雕像(1/2)

    随着继续下滑,我发现周围开始出现了枝叶交错的景象,估计离目的地不远了。

    正思索间,一根突兀的树枝刺痛了我的屁股。

    低头一瞧,云帆、林瑶和阿娜朵已在下方等着我。

    落地后,云帆一边解开我的装备一边说:“怎么这么慢啊,林瑶早就下来等好久了,还担心你会出事呢!”

    “没有。”

    我解释道:“只是上面遇到了一点技术问题。”

    很快,二叔也下来了。

    确认大家都平安,云帆走到崖边扯了扯辅助绳,主绳应声而断,近二百米长的绳索随之掉落在地,激起一阵灰尘。

    天坑中的植被异常茂密,空气中弥漫着湿气和腐烂气息,脚下满是泥泞不堪的树枝和泥土。

    这片土地似乎许久没有人踏入过,积厚的落叶和枯木堆成厚厚一层。

    好在地表深层部分已凝固为硬层,但表层仍松软得难以站立稳。

    我们在低洼地带整理装备,观察环境。

    四周幽静,空气沉闷。

    原本在高处无法看清这里的景象,现在看来却令人震惊——巨大的磁场紊乱让我们手中的指南针不停地打转。

    元宵惊叹道,“天呐,这里的磁场太乱了!这是怎么回事?什么能引起这样的变化?”

    二叔想了一下说:“不如我们就按直线前进到中心位置,遇到任何情况再随机应对。

    一定要谨慎。”

    文墨指向前方,表示赞同,并补充,“这两侧的植被状态不

    我们一路走,我不禁问老李:“老李,你觉得我们要找的地方在这天坑里吗?我记得,这类深坑多数是由可溶岩层构成的,底部要么有地下河通过,要不就是曾经流过水。

    但从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这里的地下河应该早就改道了。

    不过,先民们当年真住在这里吗?”

    老李笑了笑,回答道:“你还是没理解我们的目标。

    我们要找的不是他们的居所,而是他们留下的东西。

    再说,出发前我做了些研究。

    这藤岭山,尽管不是十万大山里的最高峰,但在其中也算很高了。

    有意思的是,它地热源却很深,是最深的一个峰。”

    我对这些术语不太理解,接着追问:“这是什么情况呢?”

    老李继续解释:“这座高山的特征告诉我们下面有大量的空隙和裂痕,可能是因为地壳变化引起的沉降,而不仅仅因为河流迁徙。”

    说完,他又微笑说,“古人认为地下是最安全、最适合存放宝贝的,正因此许多古中国的秘密依然深埋着。”

    我得承认,从逻辑上看是说得通。

    这么大的深坑在这片山区应独一无二,很可能是通往地底空间的途径。

    上古先民显然也意识到这点。

    越往前走,沿途我们发现了许多巨型石头碎片。

    显而易见这里曾有一些建筑物,但我对这么大块的石料怎么采凿运来感到好奇。

    随着继续探索这片区域,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所有建筑残骸都不像是民居,更像是宗教用途,部分石头还隐约能看雕纹。

    大部分雕刻都很普通,不过一种眼睛图形吸引了注意,这个图标一路上经常遇见但这次尤其明显,我开始怀疑其象征含义。

    继续深入遗迹时,我们发现几座巨大的人像石雕。

    有些损毁严重,有的被植被覆盖,还有一些完好无损站立。

    当近距离观看时才感受到巨石的尺寸。

    大家不得不仰望才能完整看到整个雕塑脸庞的模样。

    这时文东指了出来,说其中一个没有刻眼睛。

    阿雪补充猜测风化造成的损失,但她被否认了。

    “鼻子和口都那么清晰保存,不可能只有眼睛消失。”

    文东指出细节后我们更仔细打量,结果在脸颊上发现一些细小图案。

    那些看似眼状符号引起了我的警觉,并迅速想起之前的沼泽湖畔也有类似巨像倒下痕迹,两者极为相像。

    区别在于此数量更多。

    由此推断我们离先祖聚集中心不远了。

    我指着那些细碎的眼形告诉伙伴。

    文东回忆起那个水淹巨像,并表示认同这一联系。

    但是这些眼线密集排列给人压抑之感。

    我想知道古代居民为什么这样喜欢刻画眼睛,莫非这是一种崇拜或祭祀?

    突然联想到一个概念——虚阒双目。

    记得之前听小墨提起这个名字与“守护者”

    有着关联。

    于是询问是否有其他联系。

    老李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对,没错”

    ,他确认了关系并且补充道,不仅仅是海岛坟墓问题还有更大的守护神传说。

    他暗示关于“默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