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726章 事并不难

第726章 事并不难(2/3)

物。

    面对两位朋友的好奇目光,我只是淡淡提到曾在别处见过类似的器物,暗示其价值远远超过普通认知范围。

    接着,当我揭示店主错误地称其为铜杯时,老隋显得十分震惊。

    当得知该物品实际是更为古老的‘夏朝时期’制作时,店主满脸的惊喜。

    最终在讨论中发现,这件宝物很可能源于同一源头——广西某地区,而且它从出土到最后出现在市场上的经过也让我心生疑虑:难道这次发现真的跟我们在那边的经历有所关联吗?

    听完这段讲述后,大家开始谈论更多细节,包括交易过程及卖家的情况等等。

    我对张先生问道:“您对这两个人有没有印象?”

    张先生想了想,说:“我记得一人高且瘦,另一人矮且胖……”

    我不禁笑了,“张老板,你这不是遇到什么特别的组合了吗?能说点具体的信息吗?”

    张先生稍微回忆了一番,补充道:“哦,具体的特征是他们的口音都是四川的。”

    “四川?”

    我脑中立刻浮现了“谭家”

    这两个字。

    四川加上和探险有关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

    我抬眼扫视了他的店铺,很快在墙角发现了监控摄像头。

    “张老板,可以麻烦您一件事吗?”

    我说。

    第六章 疑似谭家人

    张先生点了点头:“你说吧,什么都需要。”

    我指着摄像头说:“那天的监控录像还在吗?我想看一下。”

    张先生犹豫片刻后回应:“好,行啊。

    不过那已经过了好多天,不一定保留得下。”

    他边说着便打开了电脑查看录像,并幸运地发现视频依然存在。

    我仔细盯着屏幕,看到那两个男人,记忆里我似乎没见过他们。

    张先生问:“卓先生,他们是您的仇家吗?”

    我摇了摇头,“不是,但我觉得这事和我在查的一件案子有联系。”

    于是我掏出手机给屏幕截图保存。

    老刘拍了一下张先生的肩膀,“卓兄弟别乱打听!”

    张先生笑着说:“行行!只要卓某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特别是有青铜器到货的时候。”

    我也表示感谢,告别而去。

    回到了鼎阁古玩店,元宵正懒洋洋趴在桌上写东西。

    一见我就问:“上哪去了,找你好久都没找到。”

    “四处转悠一圈,看看别的。”

    我只是敷衍一句。

    他继续写自己的,随口说了句,“有什么好看嘛……”

    话未完我已拉他到一旁。

    “怎么回事,你这?”

    他不解地看着我。

    我坐下问,“阿美家的那个青铜斝呢?”

    “存保险柜里面了。

    咋了?”

    我压低声音:“刚才在一家店里发现了和咱们的完全相同的青铜斝。”

    “什么?”

    他惊讶地站了起来。

    “嘘声!”

    我看了看周围的人说:“就在附近张先生店里。”

    张先生——那个专营青铜的胖子,元宵认得。

    我调侃道,“你圆滚滚的,还能说别人胖。”

    元宵撇嘴说道,“虽然我是胖,但他确实也胖啊。

    好吧,那么张先生怎么弄到这个青铜的?”

    我把照片递给元宵,“就是他们两人。”

    他看了一眼摇头:“不认识!”

    我接着讲述,“听说这两人的四川话说得很好,而这青铜还带泥土的味道,显然是刚出土的东西。

    你觉得会是谁?会不会是‘谭家’的人?”

    他也点点头:“有可能,但这东西为什么在他们手上,又为什么来这?”

    我们一筹莫展。

    然后我的眼睛一亮: “能不能通过老汤家的渠道去找找这两个可疑之人的踪迹?”

    元宵点头答应:“可以试一试。”

    我发给他照片。

    “这事情你处理吧,结果记得通知我。”

    “你在哪,我不会来找你?”

    我笑笑,“我要回家。

    不想再做倒斗这一块,打算找个普通工作,安静生活。”

    元宵思考片刻,点头微笑:“也好,有空记得过来串门。”

    告别了他后回到家。

    两天后,电话响了:“卓兄,通过查询找到了去贵阳火车票记录。”

    这让我纳闷,为何去那儿?

    他又说:“不知道为啥,但我知道三个人一起进站的情况,稍等下,有照片给你发过来了”

    看完短信的照片,我大为震惊。

    第三个带着黑口罩的人,不正是鸿先生?

    元宵又来电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