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你们退下!派人监视魏王,有什么事立刻汇报!”
“是,殿下!”
……
“明谨,你实在是太莽撞了!”魏济喝了一口茶看着他说道。
顾行晋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回了一句,“魏伯父,有些事不是不莽撞就能没问题的。”
“难不成,你真要当孤臣。”魏济将藏在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顾行晋沉默半晌,然后认真的看着魏济。
“此事不是我说的算。”
魏济顿时无话可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明谨,历朝历代孤臣的下场……”
“我知道!”顾行晋直接接过话道。
顾行晋点点头笑道:“魏伯父,倒是让你担心了,不过,我有把握的。”
见他还是眉头紧锁,顾行晋顿时就笑道:“魏伯父,就凭着火器的功劳,你觉得陛下会愿意?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功劳,与朝中文武百官关系疏远,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句心里话,要不是因为他和魏家牵绊太深,他都想建议魏家远离他。
宣德帝一方面防着他与朝中大臣结交,又不想他是忘恩负义之人。
这次安南省赈灾,他私底下提醒过向大人,令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明晃晃的将他给交代出来。
早知如此,唉!
转念一想,安南省那么多的人命,顾行晋就是再来一次,明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他应该还是会和之前一样出手的。
仔细想了想,确实如此是最好的。知道他心里有数,神色也稍缓了不少。
但还是带着几分忧虑,“明谨啊,官场之事,瞬息万变,即便当下你顺风顺水,但底下也是暗流汹涌,不可掉以轻心。”
顾行晋微微颔首,道:“魏伯父的教诲,明谨铭记在心,您放心不会出事的。魏伯父,之后咱们还是少联系……”
魏济摇了摇头,“不用如此,今日疏远,反而更会让陛下不满,咱们两家的关系,整个京城都是众所周知的。”
顾行晋明白魏伯父说的是实话,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打算日后慢慢疏远魏家,免得他如果出了什么事,到时还连累了他人。
“魏伯父,您说的是,这样确实不合适。”
解决完一直压在心头的事,此刻魏济才有心思,问起今日的情况。
“通商口岸你举荐釜洲城,可是你故意这么做的?”
“不是!”顾行晋很干脆的回他,
这一个回答,连魏济都很诧异,“那这么说,是你真的觉得,釜洲城适合?”
顾行晋点点头,“嗯,非常适合。”
“为何?”魏济很是不解,
釜洲城不过是新纳入大周版图,魏济想听听看他的说法。
他反而心底更赞同,秦大人提议的湖州。
顾行晋见他这么问,就神秘的笑了笑,“魏伯父,你觉得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想过安稳富足的生活,还是面对时不时面对战乱的生活。釜洲城设立通商口岸,可以让整个北方,乃至匈奴都可以,从此都在大周的掌控之下。”
“匈奴不是已经在咱们……”
顾行晋打断了他的话,只说了一句,“釜洲城,能够让整个北方繁华起来。”
魏济继续问道:“那你在殿上,陛下问你时,为何不如此回答。”
顾行晋淡淡的回了一句,“魏伯父,陛下也该意识到这一点,小侄说的越多,错的也越多。”
此话一出,让魏济无话可说。
魏济很光棍地道:“算了,此事老夫也不知情,也未曾听说过。”
……
顾行晋回到府中,正欲休息片刻,却见管家匆匆来报,说是蔡侍郎来访。
顾行晋心中疑惑,不知蔡侍郎此时前来所为何事,便让人将其请至书房。
蔡侍郎一见到顾行晋,便满脸堆笑道:“顾大人。”
顾行晋微微皱眉道:“蔡侍郎过奖了,不知蔡侍郎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蔡侍郎凑近顾行晋,压低声音道:“顾大人,关于这湖州通商口岸掌管之人,下官心中倒是有个人选,不知顾大人意下如何?”
顾行晋神色一正,说道:“蔡侍郎,你属意大人的是谁?”
蔡侍郎清了清嗓子,说道:“下官觉得刘大人颇为合适,刘大人在地方为官多年,政绩卓着,且为人正直,精通商事。”
顾行晋沉思片刻,说道:“蔡侍郎所言,倒也值得考虑。不过此事最终还需陛下定夺。”
蔡侍郎连连点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只是希望顾大人,您能在陛下面前,为能多美言几句。”
顾行晋脸色微沉,说道:“蔡侍郎,这等事需看刘大人自身的能力和品行。顾某自会秉持公正,如实向陛下禀报。”
蔡侍郎见状,知道自己有些急切了,赶忙说道:“是下官唐突了,顾大人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