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女扮男装的她桃花有点多 > 番外小剧场及致谢

番外小剧场及致谢(2/3)


    谁不想在明主盛世一展才猷?

    这一科大举,端的是人才济济。

    客栈前厅角落里,穿长衫戴皮帽,乔装成小商人的内侍朱卫,边听边拿储墨毛笔在小本子上记上一笔又一笔。

    凭着机灵嘴巧的长处,他成了帝王的眼睛。

    日日穿行在民间市井瓦舍酒楼,记些听来的故事传闻、百姓牢骚,认识些奇能异士,回宫再绘声绘色讲给韩泠听。

    由是韩泠便知哪里起了骚乱,哪里生了疫病,哪里闹了灾荒,哪里有了冤情,比鼓院的登闻鼓要灵通。

    朱策又记满一本册子,满意地骑马踏雪回宫。

    ——

    韩泠却正在勤政殿持着一本折子头大中。

    是苏毓称想多历练历练,上书请求出京外任。

    他思忖半晌,用朱砂笔粗暴回了两个红字:“放屁!”

    就得给苏毓摁在京城,以后叫他做尚书做宰相,哪里都不给他去,就算贬官也只能在虞都府六曹里挑拣——只要他在,慕容嫣就得回来过年,过中秋,过端午……

    只要他在,她早晚都得回来。

    然后将毛笔一扔。

    见帝王不太高兴,顾十年便叫内侍宫女列队,一一呈来年前附属国进贡或各级官员递献的新年贺礼,都是些稀罕玩意儿。

    有西北雪莲,西域夜明珠,南海红珊瑚……珠宝美玉的他只抬眼扫过,视线落到一幅画上。

    是张万宁的礼。

    韩泠皱着眉头展开,眼角瞬间松弛下去。

    画的是灿烂朝阳中,他和灰袍小道士站在京南路小木屋前不高的坡上,一高一矮,一蓝一灰。他牵着她的手示威般高高举起,而她悄摸摸伸了另一只手,向画师挥手道别。

    工笔传神,两人俱笑得恣意。

    当时他叫张万宁重画一幅画,不曾想,隔了四年半,这人才呈来给他。

    流年暗换,可画上佳人眉目依旧,昔时欢乐清晰如斯。

    他一时竟有些站立不稳。

    “感念众卿心意,尤其张学士一手丹青妙笔天成,朕皆有赏,不日赐宴。”

    他命顾十年去回礼颁赏钱,自己独坐在殿中呆愣,直到朱策回来。

    知他一定带了满满当当逗趣之事,韩泠才勉强提起精神,去福宁殿吃点心用茶。

    ——

    朱策先上报新年里市井的欣欣向荣,又描绘各路学子备考科举的奋进努力,然后才呈上新出的一册《山海异闻录》。

    去年年初时,《山海异闻录》重新刊印,只是笔者再次更名,成了两个——碧落君和逍遥客。篇章间行文风格不同,字里行间常常有相左观点交锋。

    有一回朱策垂手说:“江湖有传闻,这二人是并肩而游的好兄弟,一起走访名山大川市井烟火,在雪夜酒馆饮酒,春日碧水泛舟,灯下共剪灯花画图写笔录,因想法不同争执许久互不相让,拥被而眠时却又有常人难以接受的断袖春情旖旎……

    “好了好了,打住。”韩泠连忙打断朱策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叙述,他讨厌听这个。

    今日朱策倒是乖乖站着,等他先翻完书册。

    韩泠提起书来翻一翻,这二人半年前已从东海回转西行,竟在途径京南路时连夜造访转运史林微之的府邸,与他秉烛夜谈,品茗谈诗……

    “看来在京南路过得到底太快活了——把林微之召回京里任职吧。”韩泠嘴角撇了撇,随口就下了道圣旨,然后将书扔到一边,不爱看了。

    斜躺到榻上,阖目举起茶碗,边饮槐香茶边吩咐:“后头还有啥有意思的,你说给我听。”

    朱策声音颤颤:“说西北倥偬山里有一温泉,冬日里二人常去野炊看雪,脱衣戏水——”

    韩泠搂不住了,气急败坏把手里茶碗摔到地上:“闭嘴别说了!怎么尽是床围之事,这俩人就不能做点别的!”

    “陛下,异闻嘛,都这样,尽是些下三路子,不可信不可信”。

    朱策赔笑,想也不想道:“不过,奴还听到过一段关于陛下的传闻——”

    又意识到失言,他捂住脖子,怕头就就此掉了。

    韩泠眉毛一挑,啐道:“说!饶你不死!”

    朱策缓缓说:“传闻,当今天子和一幻术女子相好,那女子夜夜做法,魂飞千里,和陛下相见……也是一段风流佳话。”

    “这个传闻不错,朕喜欢。下次出宫你出点钱,让那说书的每天多讲几遍这个,最好传遍山海,气死她!”

    脾性总阴晴不定的青年帝王少有地露出清澈笑容,本在懒洋洋躺着,这会又翻身坐了起来。

    “去宣苏毓和邱灵犀,他们前儿个献的改良地动仪朕还没弄明白清楚。”

    “好嘞!”朱策松了口气,躬身踩着碎步退了出去。

    韩泠坐在窗前榻上,望着窗外落满白雪的盛放梅树,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阵风过,火红梅花和着雪被吹落几片,飘飘摇摇,恍惚间似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