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776章 朕要铸造新钱

第776章 朕要铸造新钱(2/3)

姓会舍不得花,甚至会出现大量不利于推广的例子,比如老百姓会拿旧钱向朝廷兑换新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着又是一停,紧跟着再次开口:“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家民族喜欢攒钱,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攒点钱财就赶紧存起来,或是埋,或是藏,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大量新币不能流通,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铸造更多用于流通的钱。”

    “总之一句话,初铸可劣质!”

    “纵观历朝历代,第一次铸币都是这么干的!”

    老王说完自己的见解,拱手向杨一笑正式进谏,道:“微臣启奏陛下,我朝首次当铸劣质钱。”

    重臣们纷纷点头,都认为老王说的有理,毕竟老王一向负责杨氏的商业,乃是众人之中最了解财货的人物。

    “赞同!”

    “附议!”

    “可行!”

    大家个个出声,附和老王进谏。

    然而,杨一笑却缓缓的摇了摇头……

    他语气郑重道:“在朕看来,不可如此,反而朕认为应该反其道行之,大唐的铸币要比任何旧币都精良。”

    “前朝钱币,仍然沿用,新铸之钱,慢慢替换,自古以来都如此,咱们改变不了这个习惯。”

    “就比如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非常繁杂,不但有云朝一百多年的铸币,而且还有更前面朝代的遗留。”

    “朕有时候给小虎头他们零花的时候,发现一串铜钱之中甚至有着几百年前的隋唐五铢钱……”

    “由此让朕意识到,钱币替换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许要三五百年之后,整个天下才是大唐钱币的天下。”

    “而朕,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

    杨一笑说着,放下手中的羊肉,他缓缓起身,目光闪烁深邃。

    “货币之统一,国家之根基,当整个天下全都使用同一个王朝的货币之时,意味着这个王朝的影响会深入到每一个百姓的日常。”

    “这是最大的民心,是古往今来任何帝王都渴望达成的壮举。”

    “朕也一样,也想达成。”

    杨一笑微微吐出一口气,目光看向今日进宫的所有重臣。

    他语气明显肃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沉声道:“关于开启铸币这件事,朕不打算采纳大家的谏言,朕有一份思虑良久的全盘计划,现在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中的章程。”

    “首先,钱币命名……”

    “朕虽然是开国之帝,但却盼着大唐囊括四海,因这一份雄心壮志,故而朕不沿袭过往朝代的旧历!”

    “以前那些皇帝,铸币都用自己年号……”

    “朕不学他们,朕要用国号!”

    “大唐,通宝!这就是朕给我朝铸钱的命名,以后无论哪一代的子孙都要沿用。”

    “诸位应该能听明白吧,朕说的是子孙后代都这么干,无论大唐皇权传承多少代,每一代帝王的铸币都一样。”

    “就叫大唐通宝……”

    ……

    杨一笑今天不打算让重臣们参与讨论,因为他要按照后世人的思维定下这件事。

    所有,他毫无停滞的继续往下说……

    “此前咱们印发过杨氏宝钞,在使用期间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小面额没有意义!”

    “诸位,纸张不比铜钱,很容易受到磨损啊!”

    杨一笑叹了口气,给大家讲解最基本常识:“小面额宝钞流通较快,交易次数一旦多了必然磨损,故而,当初发现小额是个错误。”

    “户部这几年的奏疏之中,经常提到相关的问题,比如老百姓手里的宝钞残破,导致交易之时不被人接受,而如果想要拿到衙门兑换新钞,却被告知大唐并没有补发新的宝钞。”

    “于是,百姓嚎啕大哭……”

    “甚至,回家之后对大唐咒骂!”

    “原因很简单,全家苦心积攒的财富消失了,宝钞磨损,让全家受害。”

    杨一笑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道:“这不是一两个例子,而是大量的情况存在,当初咱们印发的几百万贯小面额宝钞,现如今已经坑害了很多很多百姓。”

    “究其原因,纸张问题,耐磨性无法和铜钱相比,所以宝钞注定了不适合基础流通。”

    “但是……”

    杨一笑说到这最后这两个字,语气明显加重了许多,郑重道:“小额宝钞有问题,大额宝钞却不是,当交易规模超过一定程度时,宝钞的意义又比铜钱有利太多。”

    “因此,朕决定,大唐开启铸币的同时,宝钞也同时开启印发,只不过,这次只印大额的。”

    “并且关于宝钞的最大用途,咱们君臣早就已经探讨过很多次,这玩意是莫大的杀招,是掠夺别家势力的手段,因此,宝钞必须继续推行。”

    ……

    【第一更送上,山水继续去写,想必大家看出来了,杨一笑又要玩后世的手段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