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871章 皇帝陛下恩赐,大唐全民产业

第871章 皇帝陛下恩赐,大唐全民产业(1/2)

    大唐,山西道,大同县,城中一座民居。

    天寒地冻,风声呼啸,外面滴水成冰,屋内温暖如春。

    郑老汉仰头灌了一口茶水,喉咙里吐出舒畅的一道气息,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虽然浑身疲累但却舍不得歇息。

    真是不舍得歇息啊!

    靠着衙门里发放的一门技术,全家人掌握了吃饭的活计,这才短短两三个月时间,竟然就积攒了五六贯的家底。

    据说,这技术是皇帝陛下可怜子民疾苦,所以让一位娘娘不断钻研,最终才弄出来一份适合百姓之家的产业。

    只需要把铁皮烧红,用铁棍像是擀面一样来回的压,慢慢的翻卷,渐渐就变成一个铁筒。

    然后,叮叮当当的敲上几个铆钉……

    如此简简单单的制造,铁皮就成了能够排烟的烟囱,根本不担心售卖,县城里的商贾一天来催好几趟。

    据说,皇帝陛下和北边签订了一大笔贸易。

    金国狼族那些狗贼,今年被大雪冻死了很多人,他们吓坏了,可怜巴巴的向大唐求助。

    光是火炉子就订购的几百万个,听说要发给每一个拥有帐篷的牧民,哼哼,大唐的火炉子现在成了草原的宝贝。

    可惜啊,自己一家的人手不够,虽然很想领取制造火炉的差事,但是衙门里经过审核之后认为资格不够。

    只给了个制造铁烟囱的活,就这还是看在家里二小子在担任辅兵的面子呢。

    唉,太可惜了,如果能制造火炉,挣的那才叫大钱。

    郑老汉叹息两声,又开始烧铁皮的活。

    这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轻松的一道,铁皮烧红之后,用铁钳子夹着放在地上,大儿子等着用铁棍碾压呢,两个儿媳妇也眼巴巴候着。

    人手不足啊,全家就这点人口,明明能赚大钱,可惜每天的产出太少了。

    一想到这点,郑老汉就感觉生气……

    他忍不住抬头,冲着两个儿媳妇瞪眼,骂骂咧咧道:“都是没用的,生个孩子很难吗?皇帝陛下赐给了产业,眼看着日子要翘头,偏偏,咱家人手太少……”

    “你们两个都给我听好了,早早的给家里多生几个。”

    “将来长到十来岁,就可以接手这个活,不缺吃不缺喝,咱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听到没有!”

    对于郑老汉的训斥,两个儿媳妇连连点头,只不过看似乖巧答应,心里却都存着另一份意思。

    只听大儿媳小声小气的争辩道:“衙门里发过告示,孩童七岁就要读书,不但蒙学免费,县学也可以免费,如果孩子读书好,还能拿到奖学金。”

    二儿媳也跟着开口,鼓足勇气小声道:“所以,活儿不能让孩子接手,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能参加童生考试呢。”

    郑老汉大怒,道:“好好的活儿不干,非要去读书?才吃了几天饱饭啊,咱们穷家小户有什么资格读书?”

    两个儿媳连忙低头不敢顶嘴,只不过全都在悄悄的撇嘴。

    这时候大儿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出声劝说道:“爹,您怎么又发火,这事不是已经定好了吗,家里的孩子一定要读书。”

    “即便你不愿意,衙门也是不答应的。”

    “皇帝陛下赐给咱们产业,不就是为了让子民过上好日子么?”

    “我现在正是能干的年龄,您的年纪也还不算太大,咱们爷俩苦一苦,挣的钱财就够全家花销了。”

    “这才三个月时间,已经攒了好几贯啊。”

    “还有,前几天老二也从西边送回来一笔钱,他跟着皇帝大军担任辅兵,运输粮草也能赚一份兵饷,钱也不少呐,不比咱们爷俩赚的少。”

    “爹啊,别生气了,赶紧干活,等会又有商队过来催。”

    大儿子一边劝着,一边把烧红的铁皮从炉子上取下,他拿起粗重的铁棍,开始碾压制作烟囱。

    两个儿媳在一旁帮忙,用铁钳子帮他进行卷曲,三个人配合默契,转眼之间就做出了一截铁炉子所用的烟筒。

    动作这么熟练,制作这么简单,郑老汉越发叹息连连,嘴里又开始不断念叨:

    “你看看,你们看看,又是二十文钱,加工一下就能赚二十文钱。”

    “铁皮是衙门发放的,炭火是商贾出钱补助的,咱们只需要花点力气,加工之后就能赚钱。你们为什么不愿意,为什么非要孩子去读书。”

    “唉,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啊……”

    可惜无论这老头如何抱怨,大儿子和两个儿媳全都充耳不闻。

    ……

    忽然,院子外面有脚步声,片刻之后,有人已经进了院子里,笑呵呵的出声喊道:“老郑头,你家今天造了多少截烟筒,快点拿出来,我们等着发货。”

    老郑头连忙迎出屋,搓着手满脸堆笑,道:“有货,有货,全家没敢闲着,四更就已经开始干活了。”

    “老大,快点,把烟囱抱出来,别让王掌柜等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