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900章 这才是目光长远的门阀

第900章 这才是目光长远的门阀(1/2)

    接下来一段日子,坐实了杨一笑两口子的推测,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原因,天下各地今年冬天都有雪灾。

    最远的岭南,竟然也下雪。

    一向富足的江南和川蜀,今冬也开始出现大量灾民。

    川蜀还好一些,毕竟是盆地,雪灾不算严重,老百姓勉强能扛住。

    但是川蜀以北的关陇,这片地域也掌握在郓王手里,自从入冬以来多次降雪,导致接近四百万平民受灾。

    幸亏郓王的家底足够殷实,再加上刚打完西夏一个超级大州,因此不但能抽出一部分精力赈灾,而且还能通过掠夺西夏的州域弥补亏空,总算扛住了雪灾,没出现大面积动荡。

    川蜀势力境内,有灾民但是没有流民,老百姓得到及时赈济,这个冬天至少能扛过去。

    相比之下,江南很惨……

    明明是富饶之地,并且雪灾没有关陇严重,然而江南的百姓饱受士绅盘剥,家家户户早就变成了无田无粮的赤贫,因此当雪灾来袭之时,短短半个月就导致几十万个家庭遭受重创。

    家无隔夜粮,三四天就会饿死全家!

    虽然江南门阀有钱有粮,但是门阀历来不把百姓当回事,没有趁机盘剥吸血已经是仁德,百姓们根本别想指望开仓放粮。

    如果是前两年,赵构也许会心急如焚,还有那位胸怀苍生的太傅,肯定会苦口婆心的游说门阀放粮。

    然而这一次不知为何,无论赵构还是武清风似乎全都没了心气。

    自从江南雪灾开始,这师徒俩一直冷淡,既不上心救灾,也不求助门阀,似乎已经准备躺平,任由江南百姓活活饿死。

    直到各地灾民越来越多,隐隐已经出现冲击县府的迹象,各地急报的文书堆满朝堂六部案牍,甚至连赵构的御书房里也被堆满,这时候,赵构才像是迫于无奈下了两份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给受灾的灾民。

    “朕,云绍兴帝,告谕百姓……”

    “尔等若想活,就去北方吧。”

    “十一年前江淮水患,四万百姓逃荒向北,他们不但有了活路,而且扎根落户把日子过的红火!”

    “今年这个雪灾,受灾几十万户,灾民人口已然高达两百万,朕这个云朝皇帝没能力赈济。”

    “虽然朕没能力赈济,但朕毕竟是尔等君父,为子民疾苦而辗转反侧,最终给尔等找出了一条活路……”

    “去北方,去大唐!”

    “那里是云朝公主的夫家,是朕之女婿所建的王朝,有赈济灾民之国策,有以工代赈之活路,凡我云朝受灾之百姓,皆可前往大唐求活也。”

    紧跟着,赵构又发出一道圣旨。

    “朕再传一旨,告谕各地衙门,凡我云朝受灾百姓愿意逃荒北上,各地县衙必须立刻签发路引,并允迁徙户籍,注明家乡所在。”

    “如此,可让大唐在接收灾民之时有据可依,尽量减低姻亲之国的政务繁琐,缓解基层官吏在赈济灾民之时的压力。”

    “同时,各地衙门要开放官仓,凡是北上逃荒灾民,要给他们一些口粮……”

    “从云朝到大唐,路途长达两千里,眼下天寒地冻,灾民跋涉艰难,最起码要走两三个月,如果路上缺粮必然饿死。”

    “朕决定,按人口资助逃荒之粮……”

    “男丁,每人一百斤,女性,每人四十斤,老人,三十斤,幼童,二十斤。”

    “朕再告谕各地,知尔等历来贪腐已成习惯,这所定的粮食数量不算多,勉强仅够灾民在逃荒路上充饥,倘若尔等贪腐截流,将会造成灾民大量饿死。”

    “朕劝尔等官员,莫要自找死路,如果截流粮食,导致灾民饿死,哼,尔等想想朕那位爱民如子的女婿会不会暴怒。”

    “尔等莫要忘了,眼下临安还驻扎大唐的兵马!”

    “而在云朝接壤的大唐淮北道,同样也驻扎着一支大军!”

    “西伐战事那么激烈,这两支大唐兵马始终没被调走,朕的女婿为何如此做,他防的是什么事呢?”

    “他防的就是有一天能立马用兵,当尔等害死百姓的时候立马杀人。”

    “因此,朕规劝尔等,如果想要伸手贪腐,想要截流灾民的粮食,哼哼,先问问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能不能抗住大唐兵马的刀。”

    “言尽于此,勿谓言之不预也。”

    赵构第两份圣旨,当天抄送几千份,动用庞大的百八里加急队伍,送到云朝境内所有的州府县衙。

    百姓们感动的痛哭流涕,因为皇帝给他们找到了活路。

    虽然皇帝没能力赈济他们,但是皇帝让他们去北方逃荒,并且,还给资助逃荒的粮食。

    各地官员们的表现却有不一,这时候就体现出聪明人和蠢货的区别……

    凡是聪明的官员,都在第一时间奉旨办政,哪怕以前懒政,哪怕性子贪婪,但是这次却不辞辛苦扑在第一线,帮助境内的灾民踏上前往大唐的逃荒路。

    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