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得知马谡在街亭的部署后,心中暗叫不好,他立即率领大军日夜兼程,火速赶往街亭救援。然而,路途遥远,等他赶到时,街亭的局势已经危在旦夕。
张合见苏羽的援军赶来,心中明白,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蜀汉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自己将陷入困境。于是,他决定发起总攻。清晨,随着一声令下,曹魏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山上的蜀汉军。山上的蜀汉军虽然奋勇抵抗,但由于缺水少食,体力不支,渐渐抵挡不住曹魏军的攻势。马谡见势不妙,亲自率军冲锋,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无奈敌军太多,他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
苏羽的大军赶到后,立即向张合的后方发起攻击。张合腹背受敌,却丝毫不乱,他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山上的马谡,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迎战苏羽。战场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双方士兵拼死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
王平见此情形,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他再次集结剩余的兵力,向曹魏军的包围圈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在王平的拼死奋战下,终于撕开了一个缺口,他带领着残军冲上了山,与马谡会合。此时的马谡,早已没有了当初的自信与骄傲,他望着身边死伤惨重的士兵,心中满是悔恨。
苏羽与张合的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羽望着战场上的惨状,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这样下去,对蜀汉军极为不利。于是,他决定冒险一试,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绕到张合军的侧翼,发起突袭。这一突袭出乎张合的意料,曹魏军的防线顿时大乱。苏羽趁机挥军掩杀,张合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军撤退。
苏羽望着张合残军远去的背影,战场上硝烟未散,厮杀声渐息,取而代之的是伤者痛苦的呻吟和弥漫四周的血腥气。他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却未完全放松,抬眼看向马谡被困的那座山,此刻王平已成功与其会合,只是不知山上情形究竟如何。
苏羽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卫朝着山上奔去。山路崎岖,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半空盘旋。待抵达山顶,只见一片狼藉,营帐东倒西歪,残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地上满是尸体与兵器,蜀军士兵们或坐或躺,疲惫不堪,伤口处的鲜血早已干涸,凝结成暗红色的痂。
马谡一身狼狈,战袍破损,头发凌乱,见苏羽前来,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有羞愧,亦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他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苏将军,此番多亏你及时救援,否则我与这山上将士,皆要命丧于此,马谡无颜面对将军,更无颜面对丞相嘱托……” 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往昔那股子自负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
苏羽连忙下马,双手扶起马谡,神色关切又带着几分严肃:“马参军,此刻不是自责之时。且先说说这张合,围困你们多日,他用兵究竟如何?我军虽胜,却也伤亡惨重,往后若再遇,不可不防。”
马谡站起身,目光望向远方,回忆起被困的日子,眉头紧蹙:“张合此人,当真厉害。他围山之时,并未强攻,而是断我水源,又以弓弩压制,我军多次突围皆被打回。每日只能眼巴巴看着水源在山下,却无法取得,军心大乱。他兵力部署极为精妙,各个营寨相互呼应,即便将军你从后方突袭,他也能迅速分兵应对,若非将军那精锐骑兵绕到侧翼,打乱他的防线,胜负实难预料。”
正说着,王平也走了过来,他身形魁梧,此刻满身尘土,铠甲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抱拳行礼道:“苏将军,此番能脱困,全赖将军神勇。只是我军折损大半,这仗打得太惨烈了。张合老谋深算,若不是最后他被将军突袭打得措手不及,我等今日恐难有生机。”
苏羽微微点头,环顾四周的残军,心中满是忧虑:“如今我军虽击退张合,但元气大伤,此地不宜久留。我已派人快马向丞相报信,只是不知丞相那边战事如何。当务之急,是整顿残军,寻一处安全之地休整,补充粮草与兵力。”
正商议间,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奔上山,到了近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地:“苏将军,大事不好!张合撤退途中,与曹真的援军相遇,如今二人合兵一处,正朝着我们这边赶来,估计不出半个时辰便能到。”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马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颤抖:“这…… 这可如何是好?我军刚经历苦战,如今疲惫不堪,如何能再抵挡两路魏军?”
苏羽目光一凛,神色镇定,迅速思索对策,片刻后,他沉声道:“诸位莫慌。张合与曹真合兵,兵力虽众,但他们长途跋涉,亦有疲惫之态。我军虽伤,但占据地利,这山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马参军,你速带一部分士兵,在山路险要处设置障碍,滚木礌石皆可;王将军,你挑选精壮之士,埋伏于两侧山林,待魏军进入射程,以弓弩齐射。我自率一队人马,在正面迎敌,挫其锐气。”
马谡、王平领命而去,各自整顿人马,依计行事。苏羽则挑选了五百精锐,皆是身经百战之士,他们手持利刃,眼神坚定,在山顶严阵以待。
半个时辰后,魏军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