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数年过去了。在苏羽和其他大臣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苏羽虽然不再是战场上的将军,但他在百姓心中,依然是一位英雄。
一日,苏羽独自来到京城外的一座山上。站在山顶,他俯瞰着整个京城,心中充满了感慨。曾经,他为了战争四处奔波,如今,他终于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他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需要好好珍惜。
“将军!”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羽回头一看,是林霄。林霄走到他身边,笑着说:“将军,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苏羽笑了笑,说道:“我来看看京城,看看这太平盛世。” 林霄点点头,说道:“将军,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苏羽摇摇头,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两人正说着,山下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苏羽和林霄对视一眼,快步朝山下走去。到了山脚下,只见一群百姓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苏羽上前询问,一个老者说道:“大人,听说城外的河流最近老是泛滥,冲毁了不少庄稼,这可如何是好啊!” 苏羽皱了皱眉头,心中暗忖:太平日子没过多久,这水患就来了。他转头对林霄说:“走,我们去看看。”
二人骑马赶到城外河边,只见河水浑浊,波涛汹涌,河岸两旁的农田已经被淹没了大半,一些百姓正站在高处,望着被淹的庄稼,唉声叹气。苏羽下马,走到一位正在哭泣的农妇身边,轻声问道:“大嫂,这水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农妇擦了擦眼泪,说道:“回大人的话,就这几天,上游的水突然就大了起来,我们根本来不及防备。”
苏羽沿着河岸仔细查看,发现河道狭窄,而且多处淤积严重。他心中有了主意,对林霄说:“这河道年久失修,才导致水患频发。我们必须组织百姓疏浚河道,拓宽河面,才能根治这水患。” 林霄点头称是,说道:“将军,此事刻不容缓,我这就去召集人手。”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羽亲自带领百姓们投入到河道治理工程中。他和百姓们一起挖土、挑担,丝毫没有将军的架子。百姓们见苏羽如此亲民,都深受鼓舞,干活也更加卖力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河道终于疏浚拓宽完毕。
就在大家以为水患已经彻底解决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再次打破了平静。那天夜里,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如注而下。苏羽被雨声惊醒,心中隐隐不安,他赶忙披上蓑衣,叫上林霄,直奔河边。
到了河边,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河水水位急剧上升,新修的河道似乎也有些不堪重负,河水眼看就要漫过堤坝。苏羽心急如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赶紧加固堤坝!” 说着,他率先扛起沙袋,冲向堤坝。百姓们纷纷响应,一时间,堤坝上灯火通明,众人齐心协力,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然而,洪水的来势太过凶猛,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情况越来越危急,苏羽的脸上满是焦急。就在这时,林霄突然喊道:“将军,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砍伐河边的树木,做成木排,用木排来阻挡洪水,为加固堤坝争取时间。” 苏羽眼睛一亮,说道:“好主意,就这么办!”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一部分人去砍伐树木,一部分人继续加固堤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木排很快做好并被推入河中。木排挡住了一部分洪水的冲击力,为加固堤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过一夜的奋战,洪水终于退去,堤坝保住了,百姓们欢呼雀跃,苏羽和林霄却累得瘫倒在地上。
水患暂时平息后,苏羽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要想彻底解决水患问题,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和预警机制。于是,他上书朝廷,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量,在下游设置水位监测点,以便及时掌握水情。朝廷很快批准了他的建议,并拨出专款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苏羽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他四处奔波,亲自选址、规划,监督工程进度。终于,一座大型水库在河流上游建成,下游的水位监测点也全部设置完毕。从此,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更加安稳了。
经历了水患的考验,苏羽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关注着百姓的生活,为他们解决各种难题。
这一年,京城周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困境。苏羽得知消息后,立刻向朝廷申请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同时,他还带领百姓们寻找水源,打井抗旱。在他的努力下,灾民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保障。
为了帮助百姓恢复生产,苏羽还四处走访,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抗旱种植的方法。他发现一种耐旱的农作物适合在当地种植,于是便发动百姓大面积种植。同时,他还组织工匠们改良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