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闻言,面色凝重地说道:“没想到司马懿竟然如此阴险。若是江东真的被曹魏挑拨,与我们蜀汉反目,那后果不堪设想。伯言兄,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陆逊说道:“我此次前来,正是想与正方兄商议此事。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加强两国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我已经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成都,向丞相说明曹魏的阴谋,希望丞相能与吴主孙权加强沟通,巩固两国的联盟。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荆州的防御,做好应对曹魏进攻的准备。只要我们两国同心协力,共同抵御曹魏,司马懿的阴谋就不会得逞。”
李严赞同地说道:“伯言兄所言甚是。我也会立刻加强白帝城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江东的动向。一旦发现江东有任何异常,我会立刻与伯言兄联系。此外,我也会修书给丞相,建议丞相尽快与吴主孙权会面,共商应对曹魏之策。”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防御措施和沟通细节后,陆逊才起身告辞。离开李严的府邸后,陆逊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知道,只要蜀汉和江东能够始终保持团结,共同应对曹魏的威胁,就一定能够度过这次危机。
在成都,诸葛亮也早已得知了曹魏的阴谋。此时,他正坐在丞相府的书房里,看着手中来自汉中、江陵等地的情报,面色凝重。
“司马懿这老狐狸,果然是老谋深算啊。”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一边派人前往江东挑拨,一边又在边境加强军备,想要双管齐下,破坏我们与江东的联盟,进而消灭我们蜀汉和江东。真是好狠毒的计策。”
身旁的参军杨仪说道:“丞相,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应对曹魏的阴谋。否则,一旦蜀汉与江东的联盟破裂,我们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到那时,曹魏再出兵进攻,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公威所言极是。如今,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强与江东的联系,巩固两国的联盟。我已经决定,派尚书邓芝再次出使江东,面见吴主孙权,向他说明曹魏的阴谋,消除他对我们蜀汉的疑虑。邓芝曾多次出使江东,与孙权相识,且能言善辩,定能完成此次任务。”
杨仪说道:“丞相英明。邓芝大人确实是出使江东的最佳人选。只是,如今曹魏在边境一带加强了军备,我们是否也需要加强汉中、荆州等地的防御?”
诸葛亮说道:“当然需要。我已经下令,命赵云将军加强汉中的防御,尤其是阳平关、定军山等险要关口,绝不能让曹魏的军队越过汉中一步。同时,命李严将军加强白帝城的防御,与陆逊将军密切配合,共同守护荆州。此外,我还会在成都附近大规模征兵,扩充军队,囤积粮草,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司马懿想要利用我们与江东的矛盾,破坏我们的联盟,我们便要让他知道,我们蜀汉与江东的联盟是牢不可破的。只要我们两国同心协力,共同抵御曹魏,就一定能够粉碎司马懿的阴谋,保卫我们的国家和百姓。”
杨仪拱手道:“丞相深谋远虑,末将佩服。末将这就去传达丞相的命令,安排邓芝大人出使江东之事。”
“好。” 诸葛亮点了点头,“你去吧。记住,一定要让邓芝大人务必向孙权阐明我们的诚意和决心,消除他心中的疑虑。”
杨仪领命后,转身离去。诸葛亮则继续坐在书房里,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暗暗盘算着应对曹魏的各种策略。他知道,这场与曹魏的较量,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上的较量。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
几天后,邓芝带着诸葛亮的书信,率领使团从成都出发,前往江东。与此同时,赵云在汉中加强了各险要关口的防御,增派了兵力,日夜操练将士,做好了应对曹魏进攻的准备。陆逊则在江陵进一步加强了荆州的防御,派探子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同时与李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准备应对魏军的进攻。
曹魏的阴谋还在继续,王肃已经抵达了江东的都城建业。他按照司马懿的吩咐,先派人将司马懿的亲笔信递交给了吴主孙权,请求面见孙权。孙权收到司马懿的书信后,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道曹魏为何突然派使者前来。他召集群臣商议,询问众臣的意见。
大臣张昭说道:“陛下,曹魏向来与我江东为敌,如今突然派使者前来,恐怕是不怀好意。臣认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曹魏使者的话,更不能让他见到陛下,以免落入他们的圈套。”
大臣顾雍则说道:“张公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今蜀汉与我们江东结盟,曹魏对我们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曹魏此次派使者前来,或许是想与我们江东交好,共同对抗蜀汉。臣认为,我们不妨召见曹魏使者,看看他究竟有何目的,再做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权思索片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