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十月(2)(1/3)
政治生态对于一个国朝的治理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正如那些得国不正的政权,往往在合法性上存有先天不足,而开国君王品行有缺,脾性暴虐,势必会使后续统治带有严酷、暴戾的底色。这会使统治变得短暂,一世而终,两世倾覆的比比皆是。毕竟暴政是不得人心的,更别提统治者以力服人,而非是以德化人,上行下效间,于统治各级间往往会多趋炎附势,谄媚邀功,投机取巧之徒横行,致使忠良难立,律法形同虚设,朝纲崩乱于无形。长此以往下去,苛政向下盘剥,百姓困苦不堪,朝廷常困内耗内斗下,一旦出现边患骤起之乱,天灾频侵之迹,便如累卵难支,顷刻崩塌。站在巨人的肩膀总结经验教训,楚凌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大虞,这一江山社稷的底色是不错的。大虞得国很正,开国之君雄才大略,虽在晚年兴大案,然被抓被杀,牵连其中的群体,多数都是罪有应得,虽使大虞内部出现些许动荡及隐患,好在太宗文皇帝克继大统,便积极地处置朝政,提拔重用一批肱股,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减少征伐,使得国势渐稳,民生得以休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太宗以宽仁持政,审慎刑罚,广开言路,使朝堂风气为之一清,其统治期间使大虞国力攀升,治下相对富庶,这也奠定了大虞的统治根基。不过统治之下,必然是有矛盾及隐患的。除却大虞宗藩这一特殊群体外,分布在大虞十六道治下的门阀世家,豪族缙绅等特权群体,使大虞治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土地兼并,藏匿人口,避逃赋税之弊,太宗文皇帝在后期看到这一隐忧,奈何长期的勤政已使他积劳成疾,太宗身体已不足以支撑他去解决这些。“有些人啊,总是这样的自以为是。”虞都,上林苑。夜幕下的上林宫灯火通明,值守的羽林、禁军儿郎似塔一般挺立,无形间笼罩的气氛略显压抑。楚凌倚着软垫,御览着臧浩所呈密奏,目光微凝间透着几分冷意,“觉得天高皇帝远下,一个个在私下做些什么,别人全都察觉不到,你说说看,这些人是真的聪明,还是愚不可及?”“禀陛下,臣认为他们蠢笨至极!!”低首而立的臧浩,立即作揖拜道:“把心思动到国朝抡才大计上,妄想以此去改变些什么,真真是……”“呵呵…”楚凌的笑声,打断了臧浩。臧浩暗松口气。在过去两月间,继京畿道试如期举行后,大虞其他诸道相继举行,而在诸道举行期间,有些道试出现状况,如以宗庆道为首东域诸道,在道试前出现学子罢考风波,这不可避免的造成极大影响。为此,锦衣卫都介入督办了。也是在这种境遇下,一批群体步入锦衣卫视线内,这批群体多是豪族缙绅,少部分是寒门庶族,但经过深层次的调查,最终汇聚到一起后,上述这批群体多是门阀世家暗中扶持的。这是门阀世家的惯用伎俩。楚凌指尖轻叩案几,眸光如寒潭深水。‘本以为今下的正统朝,会叫一些人有所顾虑,看起来是朕想的简单了,也对,要真这样容易就解决,那前朝就不会倾覆了。’楚凌心中带有杀意,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一种挑衅,觉得在私下做些什么,只要可以对上欺瞒,就没人能察觉,便可以肆意妄为。对楚凌而言,他如何会允许这种事发生。这天下是他的。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要带有他的意志才行,倘若谁都能随性而为,那天下岂不乱套了?!殿内烛火随风轻晃,映得龙袍上的金线忽明忽暗。臧浩感受到一股杀意,这叫他的脑袋埋的更低了。“京畿道长史林凡,锦衣卫这边经查,确有掺和进道试之中?”楚凌沉默了许久,看向臧浩询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臧浩听后,朝御前作揖拜道。原本这个林凡,是要在京畿道试召开前后,就该被拿下问罪的,单单是私采金矿一事,就足以株连九族了。更别提其还与宗藩有牵连,关键还不是一位,这样的人不尽早拿下,迟早是要有大患出现的。只是在后续,臧浩却查到了一点别的,且查到的还与京畿道试息息相关,林凡就没有被拿下。这摆明是故意为之,且想将张洪、宋纪都拉下水,毕竟一个是朝中重臣,一个是封疆大吏,这要是牵扯进来了,一旦在朝野间传扬开来,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嗯?你说什么?!”冷冷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臧浩心跳猛然加快,跟着就紧张起来。“臣……”“说的什么混账话!!”楚凌却拍案斥道:“朕把你培养出来,叫你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廉价了!!”“似林凡之流,别说是一个,即便是千个,万个,都不抵你一人,办差就办差,做这等保证给人看的,啊!!”楚凌眸色微动,打量着臧浩,锦衣卫,那是行走在隐秘战线下的力量,必须冷酷、精准、不被世俗道义所束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被随意舍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