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楚兵 > 第582章 国政繁琐

第582章 国政繁琐(1/3)

    “这几天,本王看见伤营忙碌,该是进去不少人。前线打的如何?”

    “还行吧,刘忠武的战法很对。玉璧城险峻,墩台马墙很多,前期是要慢点。”

    “现在天寒地冻,各部辅兵后营,要重点建设营地避寒。柴薪之物,一定要监督到位。”

    “臣明白,这些事一直抓的很紧,尽量降低非战斗减员。”

    ……

    阴山脚下,牧马河有一处急弯,

    这里夏季水草丰美,冬季也能凿冰取水,算是个不错的草场。

    赵王行宫,就在这处牧马河弯内,

    这里远离玉璧城,相对宁静,

    只是北伐赵军的阵仗太大了,

    大漠的尽头,

    偶尔会隐隐约约传来赵兵的吼叫声,

    还有那响彻整个玉璧山战场,如闷雷般的碰撞巨响。

    赵王行宫外,大军云集,军营占地也不小。

    可在行宫栅栏之外,顶风冒雪的华裘等待者,络绎不绝。

    每日,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各个宗族掌权者来拜访,

    尽管已经过了河原会盟,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宗族子弟赶来玉璧战场。

    他们不是赵国宗族,而是楚国州郡门阀子弟。

    自古豪族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在楚国势力不小,但赵国同样会派遣旁支庶系前来。

    这种事在历史上多有发生,总之一句话,只要哪方势力有夺天下可能,

    那必然是各方豪强都会投资,天下附庸者,云集响应。

    除了各豪族之外,另一个庞大群体,就是商户商贾。

    北狄入侵,对赵国的生产影响是巨大的。

    很多赵国商品,尤其是大宗货物,不少断销的路线,必须重新找买家。

    不过好在,赵国的东西,真材实料,技术也相对完善,

    整体来说,无论是冬衣、夏衣、大车、兵器、牛羊牲畜……等等,商品的竞争力都很强。

    只要它的中间过程,没有太多损耗,赵国的商贸很快就能再起。

    至于各国的封锁,封建王权对乡县一级的影响力,远没有宋朝之后大,

    赵国的商品麻烦了一点,但依旧能出去。

    何况,晋商也不是明朝独有,大楚门阀权贵的本事,不在晋商之下,

    否则铁力可汗兵器、甲胄的原料,难道是草原开采的?

    野狐关大战后,赵国在各村各堡的官员结构,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村落人口凋零,老人妇女孩子不足几十人,

    这样的地方,既要防备强盗恶徒,还要提防山林野兽,急需赵国官家的支援。

    可偏偏此刻,赵国因为战争,青壮损耗不少,很多官员都没法到位。

    赵国当务之急,还有很多很多,

    如各部郡兵、城防、城建、抚恤……等等,

    哪一样都是花钱大户,这些东西但凡稍有不察,那就会出现问题。

    更可怕的是,问题会传染。

    如果赵地奸诈的官员能从中择利,而不受惩罚。那就是对兢兢业业的清官,最大的打击。

    长此以往,赵国的组织能力就会瘫痪,赵国的血肉就会长满蛆虫,那样赵人就会失去强大的力量。

    更别说在这些多重难题之上,赵国还举兵北伐,意图趁着良机,收复漠南等地。

    这么一大堆庞杂的事务,全部压到了赵王的头上,说不忙肯定是假的。

    即使兵神系统全开,光收录海量的信息,周云都头疼的不行。

    过去看历史,累死了那么多皇帝,还觉得也许是别的原因。

    但这一刻,周云算是明白了,当个负责的统治者,是真会累死人。

    赵王行宫里,辅兵又换了雕兽火炉的木炭,

    各部衙门之人进进出出,总有焦急的武川退役兵卒跑来跑去,

    他们不少人杵着拐杖,亦或是腿脚有些不便,看上去确实影响官威。

    可正是这些土鳖草莽的二把刀赵官,让赵国的政治能力,空前强大。

    野狐关之战后,丁秀青来了,他再不准赵王用那旧桌加毛皮的做法。

    一张雕龙黑檀木大桌,既有兵家之杀气,又不失皇家之贵气。

    在此桌下方三步,左右两侧,乃是两位武川雄主的重臣,

    兵司大衙官贺诗楚,兵司主簿刘庶。

    论品级,贺诗楚更高,接替了丁至孝的职位,乃是兵司一把手。

    可论实权,周云抽走了选取跟分配的权力,下发给了刘庶,所以主簿刘庶实权更大。

    但不管怎么说,刘庶也好,贺诗楚也罢,

    他们都是武川的元老,乃是赵国的肱骨之臣。

    别看赵国已经庞大无比,但实际上,它根子还在当年的雪林里。

    战胜阿骨部,让周云集团告别了小宗族,成为具有几千兵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